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3033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69 USD
更新时间:2024-12-24 08:02:32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政策层定下股市长期“慢牛”的基调以后,A股从去年开始一路飘红,终于迎来了5月28日的暴跌,一时间哀鸿遍野,憋哭了段子手,“没有两只跌停的
股票,你还好意思说自己炒股?”随后大盘又迎来了6月1日报复性反弹,但这并没有太多人表露欢喜。那么问题在哪?爱上涨,但更讨厌下跌事情是这个样子的:5月28日早盘,沪指高开高走,再创7年新高,十点半左右沪指高位跳水,权重股走低,题材股冲高回落;午后开盘沪指再度跳水,权重股砸盘,题材股暴跌;截止收盘沪指报462027点,跌32145点,跌幅650%,深成指报1591295点,跌105058点,跌幅619%,创业板报343298点,跌19569点,跌幅539%。两市近百股涨停,超500股跌停。大盘又迎来了6月1日报复性反弹,沪深两市大盘强势上攻,上证指数飙升471%,收报482874点,强势重返4800点,喜迎6月开门红。从市场反应看,比起反弹,暴跌更戳心窝。经常炒股的人可能还会遇到这样的心理体验:同样是1000元,炒股赔1000元的伤心程度大于赚1000元的开心程度。这种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的期望理论来解释。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帐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帐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对于股市,528之前已经有分析认为股价太高需要调整,好多股民也坐等调整好捡便宜货,等大跌真的到来,你却感到厌恶。正如上面理论所述,这个阶段,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当528当天大市开始调整的时候,会有很多获利盘出现,但是反而如果您是刚刚才入市的话,赌5000点以后的行情,528当天的下跌,你也许反而愿意承受下跌,因为相信之后A股还会去6000点,你成了风险的承担者。买与卖时机不对,都后悔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出现错误是常事,但这种判断失误却平添了许多不幸福感。在牛市中,没有及时买入,过早的卖出获利
股票,会后悔。在熊市中,没有及时止损出局,获点小利马上被套,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
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
股票上涨,自己会后悔,但是当卖出自己本身看好的
股票去追别人的股票,却发现自己原本的股票涨却又涨起来了,追的别人的股票反而被套,这时候会更后悔。在后悔理论中,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而且出现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以后,人会变得异常的难过和悲哀。市场投资者极度亢奋,但当资金乏力的时候,股市大跳水,这个时候投资者无疑只能用“悲壮”来形容了。不管怎么样,害怕后悔总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投资状态,股市这么大变脸,你后悔的经历,都是怎么样的?那么,买了股票大跌或者没买的股票大涨后,我们通常会干什么?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各大网站上寻找能够“预测未来”的信息,下一步,到底是卖还是买?股票已经跌了这么多,会反弹吗?股价已经这么高,要追高买入吗?这些所谓对未来的预测和分析,找朋友分析,对于股民来说,无疑是一颗“安慰剂”,而这种四处寻找安慰现象也被称为“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一个概念来源是医学上的一个现象:当病人介绍了化学上无效的药物或者无针对性的治疗好,他或她的身体康复了。但我们还是需要真正的药,而不是安慰剂。回忆下528暴跌,很多文章都把这个和530股灾联系在一起,并宣称是历史的重复。其实,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规律,人在做了一件事情之后,总要给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和借口来说服自己,让自己的行动有“理论依据”,以消除内心的不适感。因此,当股市上出现和自己预期不同的行情时候,很多人就开始网上找新闻,找某些所谓的专家,所谓的分析师的文章,当发现和自己的看法一致的时候,即使亏损,心情也会好很多,看,基本面支持我的观点。就像很多人喜欢讨论国内国际大事,爱吹牛的会说,看,某某专家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找到观点相同的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不过当真正暴跌之后,哪怕吃了这么多的“安慰剂”,也难以抚平很多人受伤的心灵吧。玩股票,在某些时候玩的是心跳,此言极是。再回到股市上,暴跌之后,应该做的是及时止损,而不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找自我安慰。增发是什么意思别太担心,就只是
业绩报告的更改而已,不会引发其他的连锁反应。贝因美
业绩预告第8次变脸贝因美业发布2017年半年度
业绩预测修订公告。在此前发布的2017年季报中,贝因美业预计今年1-6月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此次
业绩修正后,
业绩由原来的前期盈利变为前期亏损35亿~ 38亿元。贝因美业的表现变脸并不少见。自2013年以来,这是贝因美业第八次发布业绩预测修订公告。其他七个公告是:2013年、2014年、2015年、2015年、2016年、2016年、2016年和2016年年度业绩预测。而且大多是修正后的性能损失。7月14日,贝因美业宣布业绩预测变更时,深交所迅速发布《关注函》。关注函要求
公司在预测2017年第一季度半年度业绩时,合理分析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对
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否得到充分考虑;详细说明将2017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修正为较大亏损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补充说明
公司拟出售资产的信息保密措施及具体实施情况和本次业绩预测的实质性修改,是否有提前信息披露。在披露2015年半年报、2015年年报、2016年半年报、2016年年报后,贝因美业被深交所查询业绩问题。当时深交所询问了2016年北门美的收入、净利润、现金流大幅下滑的情况。
公司给出了销量、价格、成本等因素,以及国内奶粉行业秩序混乱、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增发对股价是利好还是利空。其实,只要是概念,消息,都是主力为了配合股价的拉升或杀跌作准备的。炒股尤其是牛市玩股,既不要注重消息面,也不要注重业绩面,基本面更不用说了。炒股是炒庄。也就是说当你进入某一个股时,只要看其庄强不强就可以了,强者恒强,这是巅扑不灭的真理。如果一个业绩很好,净资流量为正,市盈低的,股价总拉不起来。不是说一月两月,而是近半年时间,从未有个大行情,那只能说此庄弱。不碰为妙。而增发,除了是
上市公司圈钱的把戏之外,并不会对其基本面改变很多。很多公司增发一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的局面,二是可能向其子公司注资,向外拆钱。就是说子公司赚了钱并不归
上市公司所有,三是发展新的项目,或开新的公司,反正增发的钱只会有一点点流入
上市公司的财务中。股在增发价之前,公司会同机构勾结,抬高股价,当增发价定下来之后,其股价就不会搞高了。所以,增发的股要看其时机择机而进,并不是所有的增发都能给你带来利润,如果某股通过了董事会的增方
预案,还有报批监证会。一般情况下,其增发会通过。在申报增发的过程中,该
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增发股价,达到圈钱的最大化,会暗中与机构勾结拉升股价,也就是说,当股有了增发,其批准的可能性极大时,此时可以介入,机构会狂拉股价,达到
上市公司高层的意愿。如果增发方案已经通过,此时还是不介入为妙,因为一通过,其增发的股价也就随之定来了。主力及上市公司是不会让增发价与现股价相差很多的。如果股价高,其增发低,则会打压股价。所以,不要因为某股通过了增发,且当日上市涨幅无限制而抢进,其结果只会让痛心,因为,这时股也不会涨,也不会跌。横盘。大家近期还是从整体上市及资产注入方面去玩股吧,因为这两个方面才是真正意义是的要办好公司,即使短期套着,也可以长线持有。如果有好的项目急需资金,增发股票无疑是圈钱的最佳方案。如果为圈钱而圈钱,则是公司的一大败笔,圈了钱确没有用途,即不能给股东带来收益,又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也没有帮助,其结果是:增发以后净资产增加,新的资金盈利能力不如旧的。很长时间以来,股票增发问题一直是市场热点之一,其利弊众说纷纭。本文就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股票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和股票增发倾向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股票增发趋势分析沪深证券市场从1998年6月开始正式试点实施增发新股融资方式,1998和1999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在200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后,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弃配改增",增发数量迅速增加。从1998年至2002年6月30日,共有203家公司提出并公告了拟增发
预案。从2001年开始,提出拟增发
预案的公司在急剧增多,特别是200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27家。上市公司提出的股票增发
预案只有在得到证监会的批准之后才能实施。因此,实施的增发数量要远远小于公布的增发
预案。从1998至2002年间,共有77家公司实施了股票增发,其中13家系原有A股和B股公司增发A股,55家系原有A股公司增发A股,8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A股,1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B股。考虑到A、B股市场之间股票价格的关系,本文只研究原有A股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的A股)增发A股的情况,这样共有68家A股公司增发了新股。由根据发行日统计的股票增发数据看出,从1998年开始,股票增发数量呈不断增长之趋势。增发对股价的影响从我国股票增发的市场实践来看,增发一般对市场股价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增发意向书公告日股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本文尝试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用事件前后股价行为的变化来考察股票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本文定义增发意向书公告日为基准日(如果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是非交易日,则以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为基准日)。本文随后以公告日(基准日)前40个交易日、后80个交易日为计算超额收益率的事件期。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市场调整超额收益率(股票收益率与对应A股指数收益率的差额)来表示股票在事件期的超额收益率(这实际上意味着假设所有股票的β系数都等于1),通过计算增发股票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来考察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基准日前40个、后20个共61个交易日的情况。由结果可以看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是次日,超额收益率显著小于零,平均达-352%,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时,股价有迅速的反映。在增发公告前后的61个交易日内,只有一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零,而10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是显著小于零,其余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异于零,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前后超额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异于零。换句话说,在公告日后并没有一致的超额收益率为负的情况出现。对各年度基准日前后平均超额收益率的检验也说明,绝大多数的超额收益率都没有显著小于零,因此,可以认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次一交易日,股价迅速反映了增发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效应。增发动机分析实施增发公司的货币资金数量没有显著小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货币资金数量并没有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很难认为上市公司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进行增发。它从侧面说明了上市公司并非因为缺钱才进行增发,而往往是因为它满足了增发的条件,所以不愿意放弃通过增发"圈钱"的机会。我们计算了在1999年至2001年实施增发的61家公司的流通股股数占总股数的比重发现,在这61家公司中,比重超过50%的公司只有两家,比例为323%+。我们比较了各年度市场平均流通股比重,发现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流通股比重要小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业中的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比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证监会提高股票增发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要求是有道理的。另外,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越大。这说明中国证监会在进行股票增发预案审批时对于拟增发新股的每股收益指标比较重视,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较容易获批准。从股票增发条件的变化历史看,2000年之前对增发公司基本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2000年4月30日发布的《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所提出的股票增发条件较低,并且所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基本都符合这一条件。因此,实证结果表明,每股收益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历史演变过程看,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更加重视。在2002年7月24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中,明确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但并没有涉及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率而不是净资产收益率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影响的原因有待于做进一步的分析。增发并未有效改善业绩对股票增发的主要批评之一是,股票增发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为了比较股票增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实施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前后五年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我们分别计算了1998年至2002年上半年实施增发的68家上市公司在1997年至2001年的主要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其中年度股票增发家数是根据新股发行日确定的。作为对照,我们计算了1997至2001年主要财务指标市场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就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在增发新股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注入优质资产等重组活动,因此,这些公司在增发后实现了公司经营情况和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在重组当年,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两项指标的增长幅度非常高:平均净利润从2192万元上升到13985万元,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从67965万元上升到225778万元。此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也有非常大的改善,每股净资产也呈显著上升。这说明,增发所导致的摊薄作用在1998年实施增发的这7家公司中并不明显。但是,考虑到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公司当年还实施了重大重组,即在增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重组活动,因此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可能是由于大规模重组所导致的。相应地,下面进行的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剔除了这7家公司。就1999年实施增发的5家公司而言,在重组当年,除净资产收益率外,各项指标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改善,但改变的幅度并未远远大于市场平均指标的改善程度。在实施增发后的两年之内,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市场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指标的下降程度。这说明,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的业绩在实施增发后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了急剧的下降。2000年实施增发的19家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要比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更差:公司业绩在增发当年就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在2000年,除了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外,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大。这说明,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恶化程度要大于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对于2002年实施增发的18家公司,我们只能比较它们在增发实施之前的平均业绩和市场平均业绩之间的关系。比较结果显示,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业绩要大大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实行增发的上市公司是所有上市公司中优秀的群体,其经营业绩在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这是提高增发条件之后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公司在增发新股当年及以后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业绩则更引人注目。综上所述,对于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1)股票增发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除1998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因同时实施大规模重组而改善业绩之外,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实施增发之后业绩反而下降,部分公司在实施增发当年业绩就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认为增发能够改善业绩的结论是得不到充分支持的。(2)较低的上市公司增发条件一定程度上导致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急剧变坏,即所谓的"变脸"。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说明了这一点。(3)在提高增发条件后,2001年、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在增发前的平均业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2001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在增发当年的业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结论1、实施股票增发的公司在股票增发完成后并没有显著地改善业绩,有些甚至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有很大的下降;由于股本扩大,因此导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损害了长期持股老股东的利益。从1998年以后增发案例的结果来看,增发这种再融资行为并非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有效手段。2、从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来看,增发的确是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消息: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前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显示市场提前就对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增发行为的否定。3、增发价格折扣率对公告日前后11个交易日累积超额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并且不同年份对该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也有差异。这显示出市场对股票增发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下降程度。4、1999年和2000年实施增发股票在增发新股上市后股价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曾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所以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在增发前后可以获得了较大的价格差,存在着明显的套利机会。但是从2001年开始,在增发后的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为正,即这种套利机会开始逐步消失。5、关于增发公司存量资金的分析表明,增发公司拥有的平均货币资金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要进行增发。实际上由于增发条件的限制,往往可以进行增发的公司其业绩和财务状况都比较好,所以增发公司的平均闲置资金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分析其增发动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二是由于增发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成功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不"浪费"宝贵的增发机会而进行增发。6、有关实施股票增发和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和实施增发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于没有实施增发或没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说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增发的倾向性。虽然流通股比例较小的公司通过增发来改善股权结构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在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流通股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大股东的利益,增发应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发过程中,股票价格的市场风险完全由流通股东承担,因此流通股东应在增发决策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7、有关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在不同行业有差异:信息技术行业更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而且重要的三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会影响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8、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情况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更容易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这说明盈利能力较高公司的股票增发预案更能够得到发行审核部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