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944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1 USD   更新时间:2024-12-23 08:02:32

1粮食减产导致供给减少,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未根本改变,频繁的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正在不断加深。由于去冬今春以来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严重干旱、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影响,导致我国夏粮6年来首次减产。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显示,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462亿斤,比去年减少8亿斤,减少03%,虽然夏粮产量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只有20%~25%,但减产信号对人们心里层面的影响却不小。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农产品的价值与价格长期背离,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土地、水、能源等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在价格上根本得不到体现,使得农民的收益极低,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常出现摞荒现象,甚至部分地区集体摞荒,摞荒现象导致的粮食减产也是相当惊人的。  2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导致价格上升。  农产品生产成本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过对山东农户的调查可知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450元左右:机器耕、种、收,共花近100元;浇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6公斤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算,生产资料成本就抵消了毛收入的50%以上。近几年,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第二,农村劳动力价格飙升。由于城乡二元化的格局使得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使得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大幅上涨,回家务农的机会成本显著提升。  第三,土地租金节节上涨。随着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尤其一些大城市郊区征地可以获得赔偿金越来越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3游资炒作,囤积农产品,导致价格扭曲。  过去一段时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主要存在于股市和楼市,并未明显传导到实体经济,但随着最近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楼市、高耗能产业受到国家调控,和股市受国家加息的影响,资金纷纷退出,从中退出的资金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渠道。而资金选择农产品作为炒作对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脱离价值而长年在低价位徘徊,容易在低风险下短期内迅速拉升价格,同时,粮食产量受制于耕地有限的现状,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无处可去的资金很可能长期囤积于此,择机兴风作浪。  4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在全国各地争相抢购,一时间使农产品进入"白热化”状态。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论文,请高手帮忙。急急急。一、财经新闻精选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生猪产能巩固提升,棉花、油料、糖料和水产品稳定发展,其他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持续改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来源:中国政府网央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为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以下简称债券借贷),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2〕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借鉴国际成熟市场实践经验,立足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需要,从市场参与者、履约保障品、主协议等方面完善债券借贷制度,包括支持市场参与者规范开展集中债券借贷业务等,提高债券借贷交易效率和灵活性。同时,为加强风险防范,《办法》明确了大额借贷报告及披露、风险监测、自律管理等有关要求。《办法》出台有利于满足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的交易需求,提高做市商头寸管理能力,提升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促进金融市场功能深化和健康发展。来源:央行网站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为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促进要素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证监会对《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证监会公告〔2018〕30号)进行修订,修订后名称定为《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拓展适用范围,境内方面,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方面,拓展到瑞士、德国;二是允许境外基础证券发行人融资,并采用市场化询价机制定价;三是优化持续监管安排,对年报披露内容、权益变动披露义务等持续监管方面作出更为优化和灵活的制度安排。来源:证监会网站1月房地产贷款迎来“开门红”!记者从金融管理部门和多家银行了解到,1月房地产贷款投放迎来“开门红”,新增规模在去年四季度增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预计1月房地产贷款新增约6000亿元,较四季度月均水平多增约300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多增约20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多增约1000亿元,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持续改善。来源:财联社中钢协:依法强化铁矿市场监管 坚定维护市场公平秩序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近期部分涉矿企业违背商业道德,发布和炒作不实信息,严重干扰了市场公平秩序,损害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钢铁协会对此表示谴责。任何无视市场规律、非法干扰市场正常运行的行为和参与者,都应该得到纠正,并应为此付出代价。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950% 符合预期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950%,预估为950%。俄罗斯央行称,如果形势发展与基线预测一致,俄罗斯央行将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进一步提高关键利率。来源:界面新闻(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二、市场热点聚焦市场点评:创业板指数继续下挫,数字货币概念继续活跃周五两市大盘指数震荡调整,市场总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大。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上证指数下跌066%,收报346295点;深成指下跌155%,收报1322438点;创业板下跌284%,收报274638点。盘面上看,数字货币概念股、地产股和盐湖提锂概念股表现活跃,涨幅居前,新冠检测概念股跌幅居前。从走势上看,创业板指数继续创出新低,上证指数表现强于创业板指,但上证指数周五冲高回落,预计短期震荡整理为主。操作上,创业板指数持续走低,表明赛道方向仍需继续承压。目前市场中成交量不足,题材股和赛道股中的资金互为跷跷板,题材类预计反复活跃。赛道方向个股逐渐从下跌转为震荡,可以逐步逢低吸纳做差价,确定性更强的介入点则需等右侧机会。中期建议关注军工、芯片、新能源上游、基建和银行等优质龙头企业以及中报向好的个股。(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宏观视点:央行重磅报告!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更好满足合理住房需求2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点评:报告认为,我国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同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经济增长韧性不断增强,也为未来继续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创造了条件。报告提出,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整体上看,报告对市场影响偏利好,对房地产板块也构成利好。(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银行行业:2022年1月社融数据点评:社融“开门红”超预期,银行股行情已至2月10日,央行公布2022年1月社融数据,2022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环比上行017pct。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426万亿元,同比增长92%,M2同比增长98%,M1同比下降19%。来源:东亚前海证券研报点评:2022年1月社融实现超预期“开门红”,人民币贷款“总量进,机构好”,“稳增长”和“稳信贷”目标兑现,货币政策加码,宽信用指日可待,资产质量担忧减轻,银行股行情已至,目前银行板块的安全边际仍然较高,建议2月积极关注银行股。(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三、新股申购提示西点药业申购代码301130,申购价格2255元四、重点个股推荐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付费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论妖股四川双马的倒掉央行公布该消息后,金融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中长期看货币政策放松必定会对金融商场价格走势带来影响。对股市,降准对于各个板块或概念股的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金融,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都将获益。除了利好股市外,降准对市场利率的整体下行也是利好。实际上近期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已经在低位运行,随着更多降准降息的落地,也会带动长端利率下行。扩展资料:注意事项:降准目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个是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个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要求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多位专家认为,与2017年相比,今年取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目标。这意味着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加快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变,预计今年货币政策会更灵活。-定向降准-金融市场人民网-年内第三次降准第一步落地:未来有降息的可能吗?A股有哪些一带一路概念股有人问可以抄底吗?回答:短线走势不乐观,不要企图抄底。不过在即将来到的冬天,酒是要喝的,煤是要烧的,我前期推荐的酒类板块和煤炭板块,是可以中长期布局的。说说大盘。虽然昨天启动了次新的银行股来护盘,但失败了。收盘指数在10日均线下方,而且每天都有热门跌停股出现,昨天有前期举牌概念的一个小龙头康跃科技跌停。题材股像四川双马,来伊份,三夫户外都涨停,我认为,只有这种妖股倒了,大盘才有向上的空间。再讲讲恒大概念股,一直有人在追梅雁吉祥,积成电子,栋梁新材等,但是板块嗨点已过,而且昨天恒大偷偷出货了。恒大保险虽然隶属于恒大集团,但是是独立的股权结构,险资买股,495%可攻可守,做短线,收割韭菜……短线就是这样了,多看少动,再讲讲宏观经济,明白周期和趋势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宏观经济近十多年的运行当中有个周期性现象。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共经历了四个半宏观经济短周期,平均每个周期14个季度。现在中国经济正度过第五个周期的波峰,将进入房地产和信贷驱动的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并将于明年下半年进入探底阶段。按照这个思路,一年之内,中国经济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在增速上将处于下行周期。未来一两个季度经济增长会比较稳定,但是,最困难的阶段,将出现在3-4个季度以后,也就是进入2017年下半年,经济周期下行将进入探底阶段。而这一轮中国经济的增长企稳,主要是依靠了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投资。抛开这两项的贡献,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可能不达标。另一个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将继续探底的思路来自新旧产业更替。有数据显示,每当传统经济开始回升的时候,新经济的比重就开始下降。背后的解释因素是,每当政府出台稳增长措施的时候,往往会投放在旧产业上,这就会使新经济发展变得疲软,因此在稳定了眼下经济增长的同时,却为长期经济增长增添了更大的阻碍。从这一点看,现在的企稳有可能站不住。旧的产业无法退出,大量宝贵的资源在继续投入,但产出的效率却在继续下降。这就导致中国边际资本产出效率在上升,也就是说,中国产出一单位GDP所耗费的资本投入在上升。从这个角度说,新旧产业无法完成更替,是比中国经济面临的是周期性问题还是结构性问题更为重要。受此拖累,中国慢慢陷入了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风险三角”问题——生产率下降、政策灵活性收窄、杠杆率上升。第一,2008年以后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出现了明显下降,尽管具体数字存在争议,但是生产率下降这一事实已经毋庸置疑。每生产一个单位GDP在2007年只需要35个单位的资本投入,到2015年已经增长至59个单位的资本投入。第二,我国的政策灵活性、政策空间都在减少,这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收窄可见一斑。第三,中国杠杆率高企,尤其是企业杠杆率上升,这在国内外投资者中已经成了很担心的问题。但也有积极的方面:随着人民币在贬值,前期人民币高估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渐渐消除。如果没有严重的内外冲击,一年半以后经济下行和探底(63%-64%)过程或将基本结束,到时候或许可以期待牛市。师看得再远,也需要从眼前做起,从现在能把握住的机会做起。在即将来到的冬天,酒是要喝的,煤是要烧的,前期推荐的酒类板块和煤炭板块,是可以中长期布局的。指数下探回升,REITS概念股表现强劲长期推荐品牌消费及文化传媒类公司:道路连通、贸易连通中同样伴随着文化沟通,中国的品牌消费品(医药、家电、汽车等)、传媒等板块也将受益。”中金公司称。相对于2014年“一带一路”概念股的全线飙涨,进入2015年,相关概念股出现明显的调整迹象,但由于市场对两会加速“一带一路”的推进期待值颇高,机构普遍认为回调带来配置机会。统计显示,在“一带一路”概念板块整体震荡整固之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收盘,仍有26只概念股年内实现上涨,占全部概念股的45%,其中,包钢股份、连云港、小商品城等概念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10%。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带一路”规划正式发布之前,各个层面的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启动。近期,不仅监管层对外投资审批的流程大大简化,高层更甘当“推销员”,涉及高铁、能源、基建等领域国内企业更是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在资本市场上,分析人士普遍指出,有望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领域主要包括:第一,基建类企业。如新疆城建、西部建设、北新路桥等。第二,国际工程承包类企业。如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等。第三,机械出口类企业。如三一重工、中国重工、振华重工等。第四,交通物流类企业。如上港集团、宁波港、厦门空港、东方航空、建发股份、外运发展、大秦铁路等。“2015年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统领下的稳增长。在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央需要‘一带一路’来统领新型城镇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各项战略规划实施,重点加强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实现稳增长。而相关的政策将会优先、重点推进、实施。”中信证券的投资建议是,“防风险”短周期延续,关注基建产业链。中信证券认为A股“防风险”的短周期特征还将延续。配置上,建议“博取政策和业绩方面的确定性”的主逻辑,继续持有汽车、农业、地产、商贸零售、社会服务、传媒等偏中下游的消费行业,主题上重点关注区域政策落地和国企改革。在稳增长政策下,建议重点关注基建产业链。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有望出台,相关板块也可以适当关注。(东方早报)丝路基金正式起航 “一带一路”概念望再度引爆窗口期未过,新能源概念股跌势不止的原因找到了一、财经新闻精选李克强:稳定市场预期 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李克强说,当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大,要着力帮扶他们渡过难关。落实落细企业稳岗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保障交通主干线、港口等有序运行,促进国际国内物流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深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定实施政策要听取市场主体意见,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来源:央视网银保监会: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银保监会就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有关工作发布通知,工作目标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继续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即此类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总体实现2022年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来源:银保监会网站证监会:健全法治 形成全方位监管执法体系证监会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靠加强监管和监督,综合运用立体式追责机制,加大对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惩治力度。2019年以来,证监会对242家次上市公司被移送稽查立案,证监会派出机构共采取行政监管措施2254家次,交易所共采取纪律处分措施654家次,从严查处康美药业、康得新等一批大要案,向市场传递了坚决维护市场纪律、坚决净化市场环境的强烈信号。证监会强调,综合运用行政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追责、民事赔偿、诚信惩戒等全方位、立体式追责机制,加大对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惩治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来源:央视新闻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电视电话会议4月8日下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碳市场数据造假有关问题,部署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通报有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主持会议。来源:发改委网站联合国粮农组织:3月全球食品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周五表示,由于乌克兰战争影响粮食和植物油市场,3月全球食品价格创下纪录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3月平均为1593点,2月数字上修后为1414点。该指数追踪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食品商品。该指数2月初值为1407,当时亦创下纪录高位。来源:界面新闻(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二、市场热点聚焦市场点评:指数下探回升,REITS概念股表现强劲周五两市大盘指数震荡调整,市场总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减少。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47%,收报325185点;深成指下跌011%,收报1195927点;创业板下跌033%,收报256991点。盘面上看,REITs概念股、磷化工概念股和工程建设股表现活跃,涨幅居前,元宇宙概念股表现相对较弱。从走势上看,三大指数下探回升,市场成交量不足的情况下,震荡仍是主基调。操作上,稳增长方向表现强势,等待调整后的介入机会。赛道方向周五出现一定的异动,在题材股退潮的情况下关注赛道方向是否有持续性。中期建议关注锂电池中游、芯片、光伏、风电设备和银行等优质龙头企业以及业绩向好的个股。(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宏观视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10日发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来源:新华社点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进一步的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的潜力,为我们以自身的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资本市场方面,加快统一的资本市场,有助于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防止脱实向虚。短期来看,对物流、商业等行业构成利好。(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银行:经营业绩向好,板块估值修复动力强银行业板块估值V型反弹。截至3月31日,银行板块整体市盈率(历史TTM)508X,较上月末下降009X,相比A股估值折价7023%;板块整体市净率060X,较上月末略降001X,相比A股估值折价6496%。来源:财信证券研报点评:银行股3月份走出V型反转行情,上市银行陆续披露2021年度报告,总体经营业绩向好,业务保持有序扩张,为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提供强劲动力,建议关注优质银行股。(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三、新股申购提示欧圣电气申购代码301187,申购价格2133元杰创智能申购代码301248,申购价格3907元峰岹科技申购代码787279,申购价格8200元四、重点个股推荐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付费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9月3日,新能源材料概念股高开低走,指数至收盘下跌约4654%。 锂电与光伏两大核心板块无一幸免,其中宁德时代跌至4865元,跌幅142%;赣锋锂业跌至18033元,跌幅687%;捷佳伟创更惨,今日跌幅达到807%,股价报收16455元,市值在9月蒸发超百亿。   让人不解的是,股价的持续下跌,似乎与企业发展与市场前景关联不大。在刚刚发布的年中报表中,如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上均呈现出翻番增长态势;而新能源赛道,更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领域,市场景气度毋庸置疑。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该现象的发生?    企业价值,决定市值在刚刚过去的8月,股民盈利占比达到了67%,人均赚了195万。 钱从哪里来?在整个8月中,市场成交量日均超万亿。观察资金流向,锂电池、有色金属、光伏等几大板块,几乎占到了成交量的40%以上。大笔资金的注入,推动相关企业股价达到峰值,也让股民的钱包变得满满当当。 因此,9月的回落,虽导火索是央媒点名批评新能源相关市场存在炒作行为,表明“稳增长”依然是国家的主旋律。但 汽车 有智慧认为,其核心因素仍是企业资产价值的逐步回归。 一般而言,在股价创新高之时,便是“泡沫”产生之际。无论是近期被称为神股的迈为股份与金辰股份,还是过去一年中的特斯拉与蔚来等,均印证了这一定律,也说明了短期的股价严重透支了业绩预期。新能源板块更是如此,政策以及市场的双轮推动不仅让车企市值飙升,更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集体爆发。经历了股价翻番的狂欢,今年包括特斯拉、蔚来以及比亚迪等车企的市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开源新经济基金经理崔宸龙也对此表示:“短期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今天的暴跌可能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光伏,锂电池板块的短期上涨速度过快,导致市场分歧加大。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内在价值增长决定了长期回报率,短期的风格比较难判断。”    没有同情,只有现实除去企业自身因素外,A股市场也因环境转变而出现短期波动。自今年以来,新能源 汽车 上游供应链原材料涨价趋势明显,不仅高镍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氢氧化锂的价格持续飙升,而且钢铁、有色金属等材料也一路走高,叠加行业竞争加速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大量下游企业如宁德时代、捷佳伟创等毛利率下降。    尽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相关市场规模不断提升,让企业营收不断上涨。但毛利率的降低,实则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降低,也给资本市场提供了预警信号。 对此,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投资官助理王婧曾表示:“根据最近的行业景气观察,半导体为代表的板块出现较大的回调,跟行业景气度边际放缓有关,而新能源上游的持续涨价也引发了投资者未来制造环节盈利的担忧。” 另外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当下涌入新能源赛道、推动相关企业股价上涨的,更多的是机构抱团与游资行为,“热钱”成为了市场中的主导。而热钱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投机性。在央媒点名、新能源短期局势不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酿酒、保险、券商信托、银行地产等相对稳定的行业在9月纷纷迎来大涨,也成为了资本市场暂时的“保险柜”。    图为9月1日数据对此,王婧也指出:“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专项债发行提速,使得市场的交易重心重回稳增长,地产、基建、消费、金融、农林牧渔等板块获得资金回流。”    逢低布局,是否合理?“低位买入,高位卖出”,是每一个股民的终极目标。在新能源赛道受挫的当下,不少人虽看到了此中良机,却又担心抄底未遂而被套在涨停板上。 正如大家所看到一般,以长期而论,在加速落实“两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相关行业依然具备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在锂电、光伏以及半导体三大板块中, 汽车 有智慧认为,有望率先迎来恢复或许将是锂电池板块。    一方面,国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曾在今年8月,正式发布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明确提出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合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在此基调下,以宁德时代、赣锋股份为代表的企业均提出了更大的产能目标,或将实现更高的收入与利润。 另一方面,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1478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达到了 历史 新高。在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的助力下,锂电板块将给予资本市场更充足的入场勇气,造就景气度快速拉升的局面。 汽车 有智慧认为,虽新能源的基本面足够稳健,但如今其相关概念股正处于短期调整的窗口期。至于该期限会持续多久,还需进一步观察。 采写  | 欧阳听说国家对销售的食用油进行补贴怎么补的啊  这个我们也要写耶,我正在写,不过我是广东的。你可以上国研网看看,前提是你们学校有买国研网的资源的话。我准备分析美国、欧洲、第三世界国家。用数据说话,然后总结。 下面贴的是百度文档的资源: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一、世界经济的复苏迹象  近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不同程度的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结束迹象初显。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第二季度,德国、法国和日本经济环比均已恢复正增长,美国和英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也明显放缓(见表1)。其中,美国房地产销售连续上涨、二季度私有部门投资以及实际货物和服务出口的规模下降幅度显著收窄,净出口和投资已对GDP做出积极贡献。德国2009年8月份服务业信心指数创出2006年1月以来最高,投资者信心指数也创三年多来最佳。日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9%,按年率计算增长3·7%,为5个季度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增长最快。另外,日本采购经理人指数、商业环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已止跌回升。在资本市场方面,自2009年3月主要发达国家二季度GDP增长6·1%。巴西二季度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最强反弹, GDP增长6%;而二季度经济创纪录萎缩10·9%的俄罗斯, 8月份制造业也出现止跌回升的信号。面对经济逐步向好和金融市场形势继续好转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近来纷纷调整之前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测,就连北欧联合银行的经济预测报告也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将开始复苏。各主要国家政要也发表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IMF 2009年10月1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计, 2009年世界经济萎缩1·1% (见表2),下降幅度将低于之前的预计, 2010年全球经济可反弹至3·1%,较7月份预计的2·5%明显提高。  二、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  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但主要国家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尚未显现。这一方面说明,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有所恢复,但受制于政策性引领复苏的局限、金融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需求恢复形成的障碍、不断加重的政府巨额财政预算赤字给再融资带来的困难以及新一轮经济复苏中的通胀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全球经济即使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 2010—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仅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一)政策性复苏的局限性  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大多采取了财政刺激手段,且效果明显。这种依靠政府政策手段挽救危机,或刺激未来复苏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复苏特征。政策性复苏的后果就是政府脱身时机难以把握,而企业和市场对政府政策产生依赖,长此以往,市场扭曲,的市场秩序较难恢复。而政府如何、怎样退市成为未来经济走向一个重要因素。政府介入加深、过晚退出,可能导致恶性通胀;政府过早退出,前期刺激计划的实施出现折扣,又会影响经济复苏。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遏制恶性通胀方面取得平衡,这意味着政府有效的退出将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经济体对是否继续对市场给予支持暂时达成共识,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矛盾,或某一方单独退市的可能。  (二)金融业修复的复杂性  本次经济衰退源于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业受到的打击最大,一是泡沫破灭、财富减少;二是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资金相对减少,未来修补非常困难,也需要时间;三是金融业破产、利润下降、投资和就业下降趋势尚未逆转。即便考虑到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偿还政府的救助资金,但金融机构的“疗伤过程”仍需时日。因此,当前刺激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来自政府的扩大支出,金融部门惜贷现象依然严重,并且可能要持续一定的时间。目前贸易融资困难已成为抑制贸易增长的障碍之一。  (三)解决高失业的困难性  金融危机给各国就业形势蒙上巨大阴影,自2008年失业人数迅速上升以来, 2009年以来全球就业形势日趋恶化(见表7)。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经济开始复苏后,通常还需要4~5年的时间失业率才能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联合国报告预计, 2009—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高于10%。鉴于全球国际经济形势最乐观估计也将在2010年才开始好转,而大部分国家只有在2011—2015年间实现经济加速增长,才可能缓解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状况。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全世界可能要迎来一场持续6~8年之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危机。大规模就业增长如果无法恢复,消费的真正增长就只是一个愿望,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受到掣肘。  (四)政府再融资的艰巨性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经济尽快摆脱衰退恢复增长,各主要国家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计划,其中包括不断加大力度的政府财政安排,这使得政府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水涨船高。据美国政府的预计,未来10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7·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欧元区和欧盟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69·3%和61·5%分别升至77·7%和72·6%,远超60%的上限。日本的国家债务已经高居发达国家之首,经济危机导致的税收减少以及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未来几年日本财政状况将进一步趋于恶化。继续融资的难度相当大。  (五)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的长期性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大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印钞票,放松信贷。这无疑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祸根。美联储已释放和承诺了12万亿美元来拯救金融系统,约占美国GDP的83%。这一大笔货币供给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将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无疑使流动性泛滥,也为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奠定基础。正如大量研究机构所预测的那样,世界经济将在短期出现增长回落和通胀抬头的现象。但是,这种增长的回落和通胀的抬头并不是一种临时的短期现表而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周期性调整。2009年之后世界经济核心特征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缓慢复苏而通货膨胀开始抬头。  三、国际贸易竞争的严峻性  鉴于经济恢复步伐不会太快,进口需求的增长也不会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目前不但新兴市场希望通过尽快恢复出口保证本国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也试图利用增加对于外部市场出口,扩大或保持经济复苏的局面,因此,目前国际贸易环境较过往更加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贸易逆差国,还是传统的贸易顺差大国,都依然寄希望于将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资料来源:各国海关统计暖势头,但下降幅度仍保持两位数。WTO预计, 2009年全年全球贸易(剔除价格和汇率影响后)将萎缩10%,其中发达国家减少14%,发展中国家减少7%。IMF预计, 2009年世界贸易将下降11·9%,其中,发达国家实际进口、出口将分别下降13·7%和13·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分别下降9·5%和7·2%。2010年均将恢复增长,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四、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大祸害  值得关注的是,与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和21世纪初的房地产繁荣的带动下较快摆脱衰退迅速反弹的愿望一样,目前奥巴马政府也提出了将以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张。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优先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似乎把新能源当成了救命稻草。但研究和现实表明,目前新能源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完全走向市场化仍显遥远。在“保增长”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题压力下,各国的政策基本上仍属于急功近利型的,并没有彻底建立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决心和动作。而目前最能显现政策效果的首要任务是抓住复苏的机会,扩大出口,把东西卖给别人。当每个国家都如法炮制,只想把东西卖出去,而当市场新增需求依旧有限、经济复苏缓慢且非常脆弱时,守住自己的市场又成为本能,近来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手段的出现,无不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猖獗。  五、中国挑战依旧严峻  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 2009年以来出口贸易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没有经历过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尽管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的消费仍在萎缩、储蓄率仍在上涨,显示消费领域的“去杠杆化”仍然在持续,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好转的势头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使得流动性更加活跃,过剩流动性将推高国际商品价格,这不仅会使得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也将加大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压力。IMF数据表明, 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改善,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得巨大市场。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什么CPI这么得到重视?周口市物价局、泛区农场党委:根据泛区市场5、6月份价格监测情况和当前国家宏观价格调控政策,对价格形势做出分析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场领导报告如下,便于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5月份肉、蛋、食用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国家启动价格调节基金,对销售者实行补贴,对生产者实行生产扶持,短期内控制了价格过快上涨。6月份又出现反弹现象,目前肉、蛋、食用油仍高价位运行,为了保障城镇居民生活安定,国家动用商品储备。在宏观调控方面提高了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速资金回笼,控制经济过热现象,平抑物价,提高了印花税率,控制股市过热,对控制物价上涨有积极影响作用。6月份国家又宣布对2800多种出口商品停止退税,将会加大国内商品供给量,增大出口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国内部分商品价格。国家对生猪生产进行规模扶持,除动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外,又出台电价支持。目前价位高、利润大,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养猪业较容易获取超额利润,生猪存栏量大增,建议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生产,避免出现生产过剩,下半年出现卖猪难,挫伤饲养户积极性,国家要做到准确预报供求信息,做好猪肉储存准备。一、粮食、食用油价格监测分析:(一) 监测情况:5月份泛区市场小麦收购价每市斤0735元—074元,6月份国家收购保护价平均071元,玉米两个月市场价每500克稳定在075元,上白粉每500克保持在096元,精粉价格稳定在500克102元,籼米每500克140元,粳米每500克150元,大豆油每500克5月份上涨到450元,上涨7%,6月份保持5月底水平,花生油每桶5升由85元上涨到96元,上涨13%。(二) 影响粮油价格因素1 近几年粮食大丰收,提供稳定粮价坚实基础。2 国内和世界范围内食用油料生产不足,是食用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3 国内花生仁7月1日后出口由退税变为免税,将会加快出口速度,给国内食用油价格带来一定影响。(三) 粮食、食用油价格趋势预测9月份以前粮食价格稳定。9月份以后小麦收购价会有小幅上涨,每市斤073—075元,不会达到去年078元水平。大米、面粉将保持目前价格水平。油料生产周期长,短期内供给短缺不会改变,预测下半年还会上涨。二、肉、蛋、菜价格监测及分析(一)监测情况:5月份猪肉精瘦肉价格由每500克950元上涨到1150元,上涨21%,生猪每500克55元上涨到665元,上涨21%,6月份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短时回落后又价格反弹,目前精瘦肉价格每500克在11—1150元。牛、羊肉价格相对稳定,分别是500克18元、12元。鸡肉价格由每500克520元上涨到620元,上涨19%。鸡蛋价格5月份 由每500克330元上涨到370元,上涨12%。6月份鸡蛋价格回落到320元鸡肉价格下降到6元。鱼类价格5、6月份均稳定在每500克鲤鱼5元,鲢鱼250元,草鱼5元。5、6月份蔬菜类价格大幅下降,黄瓜由060元下降到050元,青椒由170元下降到100元,西红柿由090元下降到05元,茄子由100元下降到060元,(二)影响肉、蛋、菜价格变化的因素分析1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增长较高和部分地区疫情频发造成市场供给短缺。2羊肉、牛肉价格稳定,主要是羊肉夏季不是消费季节,牛肉价位高抑制了消费。3鸡蛋、鸡肉同样受成本上涨和疫情影响,但生产周期较短,短期内会价格下降。4蔬菜价格下跌是生产上旺季造成。(三)肉、蛋、菜价格预测1猪肉肉价格7月份还会保持高价位,8月以后呈逐步下跌,因生产周期长,下半年价格下降幅度较宽。2牛肉价格保持目前18元,羊肉下半年价格会上涨,每市斤13—15元。3鸡蛋、鸡肉价格7、8月份呈现下跌,供给量增大。4蔬菜价格受季节影响,8月份后呈上涨趋势。三、农资价格监测分析(一)监测情况:尿素5、6月份价格呈下降趋势,由每吨1700元下降到1640元,碳酸氢铵价格每吨稳定在500元,三元复合肥NPK各15%价格稳定在2100元,棚膜、地膜价格稳定每吨12000元,敌敌畏、氧化乐果每吨分别稳定在20000元,农用柴油0号每吨价由5654元下降到5503元,每升下降005元,90号汽油每升价稳定为433元,93号汽油价格稳定每升460元。(二)影响农资价格因素1 化肥生产享受国家多项优惠政策,税后成本低于其他工业行业较多,利润大,生产量目前处于供大于求,价格下跌。2 农药、棚膜、地膜供需平衡,价格稳定。3 成品油市场竞争形成,中石油销售0号柴油,90号汽油低于社会加油站价格。(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预测化肥价格秋收前呈小幅下降趋势,农药、棚膜、地膜价格稳定。随着国家出口商品退税政策变化,国内的低附加值钢铁、水泥、化工产品价格呈下跌趋势。成品油市场价格稳定,在竞争中有下跌趋势。四、城镇居民食品价格监测品种,6月份21种商品价格稳定,7种价格上涨,8种商品价格下降。五、城市居民日用工业消费品零售商品监测中,6月份15种商品价格稳定,5种商品季节性消费退出柜台,5种商品季节性上涨,1种商品价格下降。六、城乡居民服务价格监测品种全部稳定。七、国家物价指数宏观调控目标全年3%,5月份达到33%,超过警戒线,6月份价格仍然偏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同样我们每个人都会被算进大数据里面,被各种指数和各种平均数代替,而CPI就是这样一种,它代表着一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一些选择和判断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又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从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判断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是很多人不了解CPI的性质,就跟有可能对消费价格指数有一些误解,那么CPI其实是不包含投资产品和隐性消费的,它只是代表着居民购买了,并且用于消费的商品。并且CPI不能去意味着绝对的价格,增长幅度的高低也是不一样的。关于CPI的指数,不是绝对的高或者绝对的低才是好的,它的作用应该是使整个国民经济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而不是互相牵绊和互相拉扯。CPI看似很不起眼其实很重要,在世界上有观察消费价格变化的指标之王之称。CPI之所以获得这样高的称誉,是因为在现有众多的数据中,它最能准确表现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走向。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在即时发生的物价状况下统计的,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一、财政政策: 由“稳健”转为“积极” 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导致目前中国居民低消费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中对经济建设投资占的比重较高,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此外,由于住房、教育、医疗方面改革的不到位,造成了中国居民消费预期差,被迫储蓄,消费难以启动。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 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第三,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高科技、农产品(1215,017,142%,吧)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 二、货币政策: 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其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 三、投资政策: 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 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其中,投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 首先,交通设施项目。在中央已出台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 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启动农村消费。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政府投资将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利用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便民流通设施。 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四、消费政策: 增收、减负双管齐下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 首先,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对农村居民而言,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对城镇居民而言,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中央决定明年元旦起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改革工薪所得费用扣除办法,费用扣除适当考虑纳税人的赡养人口、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以及住房按揭负担等;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可以考虑免征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筹建股市平准基金。 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比较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多,从而导致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依法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建立生产经营者责任制,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取消各种违反规定收取的增容费、管理费、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尤其要努力减轻居民购房、购车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费,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拟推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 五、外贸政策: 促进出口平稳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 首先,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建立加工贸易产业准入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对于鼓励类的境外投资,我国政府今后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将予以重点支持。 最后,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 六、价格政策: 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 和服务范围 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政府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此外,在特殊时期,政府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价格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坚决放开那些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引导资源流动、调节利益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成本、高价格,限制石油、电讯、交通、医疗、教育等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修复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价格变动涉及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控制节奏,审慎推进。要在公用事业(1449542,1772,124%,吧)和公益性服务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和补贴,减轻其生活负担。 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收费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废止;价格或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提供经营性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要清理规范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和单位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加重农民负担。七、农村政策: 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长期看,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明显提高社会消费预期。 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今年粮食减产较多的事实,国家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考虑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参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建立农业“价格-直补”综合联动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为正,既可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也从根本上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在扩大内需上产生稳固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八、就业政策: 以创业促进就业 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0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 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应尽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乡镇。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 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实训质量。多方吸纳社会资本,为缺乏经验和资本的创业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继续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在创业资金、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服务。九、区域政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 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综合运用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区域立法三大杠杆,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对区域产业集聚的扶持与调控,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重点推进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制订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 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加强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促进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和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在继续关注老工业区、落后地区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坚持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十、经济改革政策: 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 和制度障碍 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将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首先,从2009年元旦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其次,加快改革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体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第三,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框架、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划分政府机构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行政问责制度,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第四,进一步推进财税、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抓紧制定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统筹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最后,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和切实用好国有资本收益。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应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比例,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必须纳入到财政预算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课题负责人:范剑平 执笔:杨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重要关口,短期看面临着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看面临着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持续恶化,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近一段时期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集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去繁就简,从十个方面对宏观政策进行了粗线条梳理,给出了一些简明扼要的概括,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