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944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1 USD
更新时间:2024-12-23 08:02:32
2022年,
互联网行业,还值得我们加入吗?我有传统
行业的朋友咨询过我这个问题:「现在转行
互联网是不是太晚了?」也有实习生和我说:「
我的导师说
互联网不行了,要被打压了。还是去做老师比较好。」今天就谈一下这个话题,2022年
互联网行业还值得加入吗?1
互联网还有钱途回到那个实习生小伙伴的问题:他希望加入互联网,但是他的导师认为互联网要没落了,建议他做中小学教师。我笑了。这位导师既不了解互联网
行业,也不了解人民教师的岗位。如今,在上海,中小学教师如今也很卷啊。我认识上海部分名校的老师,居然效仿互联网
行业,搞起了776,早上7点就要到校的老师,晚上7-8点才能下班,而且周六必须去学校集体备课……薪资和互联网也是天壤之别。这才是真正没天理的事情:又卷又穷。互联网行业内卷,这的确不假。但是互联网行业,在今天依然是最有钱途的行业。无论我们说哪个行业有前途,说到底,是需要有钱作为背书的。比如大家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那我们的确看到了海量投资进入了新能源汽车行业,除了知名
公司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之外,如今传统企业都在转型电动车,就连手机厂商小米都开始造车了。大量资金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从业者收入水涨船高,这才是有前途的行业。就现状来看,互联网行业,依然是最赚钱的行业。在美世最近一次调研里,2022年唯一一个被预测年度涨薪在7%以上的行业,就是互联网行业。不仅如此,很多互联网
公司依然保持着一年两次调薪,甚至多次调薪的机制,来激励团队。如果你说现在加入互联网行业,相当于49年进入国军。那
我的问题来了,职场上的「解放军」在哪里?教师行业是解放军吗?看起来高薪的教师都在深圳,我一个小伙伴刚去那里做老师,据说年薪40万,而深圳招聘老师的标准已经卷到博士了。卷但是高薪,这就挺合理的。公务员是解放军吗?我之前看过一些线下的实业
公司,那真
的是只有更惨。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依然是在最赚钱最有前途,最愿意为人才付薪的行业。再说生存环境,如果你进入
的是一家企业文化还算靠谱的大厂,如果你跟的上司是个正常人,你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在互联网依然是能够凭本事涨薪,凭本事升职的。这其实并不容易。在一些资源垄断的行业,手握资源的人才有机会。比如金融行业,依然是论资排辈的。去年年初有一个大学生进入某银行后,聚餐谢绝了领导的敬酒,结果被一帮同事追着打。这就是金融行业的现状(至少是部分现状),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要赚钱,就得跪着。举个例子,你一个普通业务员,需要揽储1个亿,客户凭什么要把钱存在你的银行?是因为你的银行有啥其他银行没有的竞争优势吗?再说一个最近的新闻,也是看得我哭笑不得。证券
公司一个员工,研究生学历,为了争取完成业绩,帮客户考研代考,被抓起来了。明规则玩不转的地方,潜规则就开始盛行。互联网行业,至少在行业里的绝大部分岗位上,还是靠实力说话的。站着把钱挣了,是每个打工人的心愿。而在互联网大厂,你会发现,就算是实习生,你都可以直接给
公司创始人和CEO发微信,甚至狂甩18个感叹号要他们响应你的号召,还可以把和他们的聊天截图发到大群里拉一波流量,也没人会对你咋样。2 透过裁员看本质唱衰互联网,我是可以理解的。互联网行业这半年来,裁员的声音一直没有断过:从年中的在线教育雪崩,到之后的社区团购裁员潮,再到游戏行业裁员,然后年终爆发,字节、快手、百度、爱奇艺,以及滴滴都在裁员。如果你是一个互联网局外人,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我能够理解你的体会,到处都是风声鹤唳,连大厂都活不好了,为什么我要进入互联网行业呢?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都在裁员,这些公司的裁员逻辑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分享几种常见的裁员类型:传统艺德式未雨绸缪式纠错式壮士断腕式1)年底传统艺德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的年底「优化」,基本是标配。逻辑很简单,如今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学习了之前阿里的271玩法——20%的高绩效员工,70%的普通员工,以及10%的淘汰员工。一年到头了,你的工作没有起色。趁着年终盘点的机会(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盘点一般从9-10月就开始了),送走一波。大厂规模大,如今即使是优化5%,也是给社会输送了一大波人才,员工肯定有反应,而媒体会放大这种反馈。这种裁员的受害者是谁呢?受害者:低绩效员工受害者往往是低绩效员工,企业第一步是通过打低绩效把人往外推,打低绩效没有奖金,还可以用PIP(全称是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制定专门的绩效改进方案,这些对员工来说都是很难熬的,很容易打退堂鼓。如果员工坚持不走,企业就给掏钱补偿送走。2)未雨绸缪型顾名思义,公司不看好未来成长空间,做成本控制。未来市场发展不好,企业预知日子不好过,需要控制成本,重新审视团队,不要太臃肿。字节下半年在商业化团队搞的去肥增瘦,就是典型。2021年年景不好,很多大企业,也就是广告的金主爸爸们都遇到了问题,比如房地产行业、在线教育、游戏行业,都在收缩广告投入。字节预感收入不太行了,搞一波裁员,控制成本。这种裁员往往是核心部门不触碰,边缘部门分摊一些名额,或者停止招聘。受害者:职场新人/试用期员工这种情况,是外企常规操作。我在之前写过《外企衰落11周年祭》就讲过:08年的时候,金融海啸来袭,Randstad也裁员,当时总经理做了应急方案,每个部门都要裁掉至少一个人。这个时候最倒霉的往往刚入职的员工和职场新人,大家知道公司HC控制,未来短期不会招人了,所以手里要留最有经验的人。而刚刚入职的人因为还在试用期,没有裁员成本,往往也会中招。3)「纠错式」裁员原因:战略调整,放弃部分非主营业务/项目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互联网行业,公司年头推进了好几个新项目,每个项目可能少的几十人,多的上百人。到了年底一看,完犊子,项目都没做出来,管理层坐下来一合计:不行,这些项目太烧钱了。放弃。受害者:创新团队的员工典型案例就是字节跳动的大力教育和滴滴的橙心优选,2020年还拼命加码招人,滴滴喊着发力社区团购,字节更是喊出要招3万人做教育。今年年中风向一变,掉头开始裁员。尤其是遭遇到政策风向标时,立即切割。百度年底的裁员也是如此,主要裁掉
的是游戏业务的团队。说白了,百度游戏本来就不盈利,加上政策管控更加严格,百度的放弃也是很正常的。当然这种裁员,对公司整体影响不大,放弃了大力教育,抖音照样活得滋润。就相当于切掉了个阑尾或者扁桃体,人体其他功能照旧。但对于这个部门的职场新人来说,往往是深坑,以为自己加入了大厂,前途光明,但没到半年就被裁员,试用期都没过,拿到赔偿也难在年底找工作,拿不到赔偿也很难维权。所以,我经常和应届生说,要去字节可以的,去抖音,去今日头条,去飞书都行,别去大力教育。创新业务一旦下马,就是整个团队都干掉。4)「壮士断腕」式裁员原因:公司活不下去了,必须大规模裁员自救。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一定是出现了严重问题。不到万不得已,大部分公司不会对自己这么狠。都说是资本无情,裁员的时候,老上司干掉老下属,也很难看的,大家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过来,互联网也算是江湖,如果有的选,大部分公司不会选择这种玩法。受害者:所有人这个时候受害者就是所有人了,无论你是什么岗位,都可能挨刀。纵观这几个月的裁员,能到这个级别的裁员,主要是爱奇艺和蘑菇街。爱奇艺的裁员,我问了一些熟人,听得心惊肉跳,比如:有总监级别的人离职,而且不少;有司龄很长,高薪员工离职;裁员涉及所有部门,就算是核心团队,盈利部门,也要裁员。爱奇艺所在
的是视频赛道,一个非常烧钱的赛道,而经过多年的战争,依然没有打出一个赢家来,剩下的对手里,腾讯视频背靠鹅厂,优酷背靠阿里,都有金主爸爸,而爱奇艺早已脱离百度,孤军奋战许久。原先爱奇艺想学
的是Netflix,可惜没学成,既没有持续生产精品内容的实力,也没有打败竞争对手的办法,这些年长视频的市场还被短视频(抖音快手)和中视频(B站)抢走很多。故事讲不下去了,日子自然就难过了。但这种裁员规模的大厂,还是少数。3 观点 vs 口嗨想象一下过年的场景。你回到老家,参与家庭聚会,碰到你的七大舅八大姑,他们问你在做什么?你弱弱的回复一句,在一家互联网内容社区,做针对创作者分层的产品经理。对于大舅和大姑们,他们既不知道什么叫内容社区,什么叫产品经理,什么叫创作者分层。他们只听说到了互联网,于是一个大舅犹豫了一下,分享了他在「互联网」这个话题下仅有的信息:「我看到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你们公司裁员吗?」「互联网行业现在真的不行了,你不如回来考个公务员,离你爸妈也近点。」这种态度的展示,我不认识是观点,而是口嗨。真正的观点,应该是Insight(洞察),有数据、有案例,以及合理的逻辑。大舅大姨们是没法展开讨论这个话题的。不信你可以追问几句:哪些细分行业在裁员?这些公司在业务上遇到了具体什么样的困难?它们裁员的规模多大?主要裁的是哪些团队?什么类型的员工?裁员的同时是否在招人?招的又是什么类型的员工?很快,他们就不爱找你聊天。确实,从2021年来看,无论是无力继续砸钱的长视频平台;还是收到监管打击的K12在线教育、游戏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被反垄断吊打的头部大厂们,都遇到了问题。但互联网大厂依然是收入最高的地方,依然是最愿意为人才投入的地方,依然是最有资源改变世界的地方。写在最后是的,互联网肯定过了黄金年代,像2012-16年之间的高速增长,不会有了。Easy Money没有了。不少赚到钱的互联网从业者其实是赶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如今这个红利已经消耗殆尽。事实上从2017-18年,互联网进入流量下半场开始,已经没有容易赚的钱的。美团搞百万骑手做的外卖业务,相比微信做社交媒体,就难多了。不仅如此,对于互联网来说,2021年新增了一个挑战:监管。在线教育死于政策转向,而游戏也受到监管的压力,甚至很多大厂在监管之下放弃了大小周的工作制(当然这事监管得太棒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行业不值得加入。对于职场人来说,我再重复一下
我的观点: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都会向我们传递观点和信息。他们传递观点的目的可能是展现自己的价值,可能是要赚你的钱,也可能是出于关心你,也可能是单纯想找点共同话题。但我们要做的不是盲信他的观点,而是进一步了解:他的背景是怎样的?是否有足够知识和经验储备?他的论据是什么?是数据还是案例?他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足够支撑他的观点吗?以上是
我的经验、
我的思考,我的论据以及我的逻辑。供参考,欢迎讨论。为何A股的一些上市公司没有盈利,而其股价却一直上涨?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非常希望去的,因为本身就是计算机专业。最近计算机专业大热,许多传统的领域都受到了打击。包括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冶金工程现在都非常难找到工作。因为,毕竟现在是国家大力推广中国智造,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广大学生创业创新等活动。所以,互联网相对于传统的一些工厂公司,都更具有竞争力。这不仅仅是薪资,也包括了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认可。就拿我姐姐来说,她是毕业之后去当了公务员。虽然这是一个在外面听上去非常体面的工作,但其实公务员的工资很低。而且她进的部门不像大家说的那样清闲,甚至周六周天还需要加班,平常也是七八点才能回去,工资才3000不到,说实话,这对一个一本大学的研究生来说实在是太廉价了。而相对来说,互联网公司给的工资就很高,我姐之前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实习的时候,工资就达到4000元以上,还包住。所以就普通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公司是非常友好的。一般来说互联网公司都在大城市,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还有交通条件。更不用说互联网公司都是非常重视人才的,只要你有相应的本事,就能得到相应的工资,说实话,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不希望一毕业,就进入养老模式,我更希望,去实现个人的一些抱负。不管是成功或者失败,薪资高或低,只要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我认为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每天都能接受大量的新知识。作为一个年轻来说,在这个新月异的世界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发展前景个人薪资以及个人理想的实现方面,我都更倾向于互联网公司。为何A股的一些上市公司没有盈利,而其股价却一直上涨?三人和:买入的多,人气旺,股价涨,反之就跌。这时需要的是个人的看盘能力了,能否及时的发现热点。这是短线成败的关键。股市里操作短线要的是心狠手快,心态要稳,最好能正确的买入后股价上涨脱离成本,但一旦判断错误,碰到调整下跌就要及时的卖出止损,可参考前贴:胜在止损,这里就不重复了。四卖股票的技巧:股票不可能是一直上涨的,涨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调整,那短线操作就要及时卖出了,一般说来股票赚钱时,随时卖都是对的。也不要想卖到最高价,但为了利益最大话,在股票卖出上还是有技巧的,我就本人的经验介绍一下(不一定是最好的):1、已有一定大的涨幅,而股票又是放量在快速拉升到涨停板而没有封死涨停的股票可考虑卖出,特别是留有长上影线的。2、60分钟或日线中放巨量滞涨或带长上影线的股票,一般第二天没继续放量上冲,很容易形成短期顶部,可考虑卖出了。3、可看分时图的15或30分钟图,如5均线交叉10日均线向下,走势感觉较弱时要及时卖出,这种走势往往就是股票调整的开始,很有参考价值。4、对于买错的股票一定要及时止损,止损位越高越好,这是一个长期实战演练累积的过程,看错了就要买单,没什么可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