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944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1 USD
更新时间:2024-12-23 08:02:32
1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
巴菲特在股市大崩溃后开设了
股票交易行,展现了反向操作的勇气。2 霍华德知道这样的生意不稳定,可能会有上顿没下顿,但他仍然坚持。
他的妻子利拉拒绝回到娘家,选择与他共同面对困难,展现了她的坚韧和计算能力。3 利拉的数学天赋帮助了霍华德的业务,而霍华德的爱和鼓励使他能够不断尝试,最终成功。这为
巴菲特提供了一个富足的童年环境。4 霍华德是
巴菲特心中最完美的父亲,
他的品质和对
自己的要求影响了
巴菲特的决策方式,即按照内心的标准行事,不理会外界的看法。5 巴菲特继承了父母的某些特质,如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对股市的直觉,但他也继承了一些问题,如与家人的距离感。6 11岁时,巴菲特阅读了一本书,了解了复利的力量,并立下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他从5岁开始摆地摊,11岁时购买了
他的第一只
股票。7 巴菲特的第一次股市投资并不成功,但他从中学到了重要教训:在股市中要保持坚定,相信
自己的判断。8 巴菲特在股市中的尝试和经验积累,加上父母的指导,使他在初中毕业时已经赚到了1200美元,用于购买了一块土地,成为小地主。9 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时,不像市场分析师那样预测,而是像企业经营者一样思考。他反对短线交易,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和金钱。10 巴菲特在大学期间,成为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忠实粉丝。他在格雷厄姆的课堂上表现出色,但
他的生活习惯并不受欢迎。11 巴菲特婚后,
他的生活依然不拘小节,家庭生活主要由他的妻子苏珊打理。他感激苏珊为他提供了大量时间,让他能够专注于
自己的事业。12 毕业后,巴菲特加入了格雷厄姆的公司,但在几年后,他拒绝了格雷厄姆的邀请,回到奥马哈,开始为家人和朋友管理资产。13 巴菲特在寻找“烟蒂股”方面有独到的眼光,他在这些
股票上的投资为他带来了第一桶金。14 巴菲特在创业初期尝试了不同的领域,包括制衣公司,但最终他回到了自己最热爱的金融投资领域。15 巴菲特看到了传播业的潜力,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大量购买相关公司的
股票,并因此赚取了上百万美元。16 巴菲特以
自己的方式进行投资,不理会他人的嘲笑,最终他的公司市值不断上涨,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
股票之一。17 在巴菲特的合伙公司成立的12年里,他的年平均回报超过31%,远高于道琼斯指数的年均回报。18 巴菲特最大的失败是伯克
希尔-哈撒韦公司,但这也是他商业帝国的母公司。他在纺织厂的投资上犯了错误,未能将其成功转型。巴菲特为什么不做外汇——巴菲特究竟要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成为巴菲特这样的人物?这么说吧,要成为巴菲特,首先你得有一对“逆天”的父母。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在1929年大萧条发生后,开了家股票交易行。要知道,那时人们刚刚经历股市的大崩盘,无数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股市不知是多少人夜夜惊醒的噩梦。在那个“谈股色变”的环境里,开了家股票交易行,这种反向操作可以说是非常需要勇气了。霍华德知道这样的生活很可能有上顿没下顿,什么时候生意失败就得去捡破烂。于是,他让巴菲特的母亲利拉回娘家去,别跟着他挨饿。利拉也是很硬气,果断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开始节衣缩食。她脱离了教会圈子,因为轮到她提供咖啡的时候,她无力支付那29美分;无论多远的距离,她都用步行替代坐电车,节省电车费;甚至,为了确保霍华德有吃的,她宁愿自己不吃饭。不仅如此,利拉还是个数学天才。她的大脑犹如一台计算器,能够双手离开纸笔完成复杂计算。当利拉宣布退学和霍华德结婚时,利拉的微积分教授“啪”的一声撂下了手中的书本,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一能力让她帮助霍华德拓展业务,更让巴菲特有了一个天生对数字异常敏感的大脑。而霍华德在爱的鼓励下,屡败屡战,人们害怕股市,他就推销安全的股票和债券,一步步的把业务做了起来。巴菲特一家的生活终于日渐改善,给巴菲特的童年提供了一个美满富足的成长环境。霍华德是巴菲特心目中最完美的父亲,谦和、善良、正直,永远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也是后来巴菲特“内部计分卡”的由来,按照自己内心的做事标准和原则作出决策,不理会外界的评头论足。这个从父亲“遗传”来的特质,将在巴菲特未来的诸多决策中,帮助他保持清醒和坚定。然而事无完美。巴菲特父母以缺乏温情出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政治、金钱、哲学,吃完饭后霍华德便会独自一人去看报纸,一连看几个小时,完全不理会其他事。后来巴菲特也原封不动地继承了这一点。而利拉,这个总是对外人嘘寒问暖,被外人看成“完美妻子和母亲”的人,却有着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常常会莫名地责骂她的孩子,说他们“自私自利,不知感恩,一无是处”,同样的话甚至会说上2小时,直到把他们骂哭为止。以至于在未来的人生里,巴菲特十分恐惧见到
自己的母亲,甚至面对面走来,巴菲特都会刻意躲避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即便在股神家中也同样适用。1941年,11岁的巴菲特看到了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很关键,因为这本书告诉他,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会变成1600多美元,10年会变成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就像雪球滚过雪道而逐渐变大的道理一样,这是巴菲特与复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而11岁的巴菲特宣布,自己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和一般孩童妄语后不同的是,巴菲特言出必行。他从5岁时开始摆地摊兜售口香糖,11岁跃身股海,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初中刚毕业,14岁他就用炒股赚的1200美元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16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五万美元。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1950年,被哈佛大学拒绝的巴菲特,只身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在那,他见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就像巴菲特的舍友说的那样,“他好像找到了上帝”。巴菲特从此成为格雷厄姆的骨灰级粉丝。大学生活中的巴菲特,让周围的同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股票和债券的课堂上,格雷厄姆喜欢和学生互动,用问答形式激发学生思考。然而大部分时候,格雷厄姆问题说完,全班就只有巴菲特举手回答,整堂课变成格雷厄姆和巴菲的“二人转”表演。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他也给周围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巴菲特每天早上洗漱总会把浴室弄的一团糟,牙刷毛巾丢一地。他的舍友屡次提醒巴菲特用完浴室要收拾好,每次巴菲特都十分谦虚地道歉并承诺不再犯,然后第二天照旧。舍友愤怒之下把巴菲特丢在地上的毛巾牙刷全扔垃圾桶,以此警示巴菲特。而巴菲特什么也没说,买了一套新的,然后照旧。后来,当舍友再次谈及这段经历,他反问记者,“你经历过绝望吗?”即使成家立业,巴菲特的“不拘小节”也从未变过。巴菲特连自家的墙纸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很难想象他还会对生活的其他细节有所留意。因此,不管是照顾三个孩子,洗衣做饭,还是修理灯泡,所有的家庭生活都由他的妻子苏珊来打理。而巴菲特在家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吃完饭就回房间读报。巴菲特深知自己融入家庭生活太少,给孩子们的关怀也太少,他痛恨自己这一点,却无法做出改善。他很愿意听孩子们讲发生在学校的故事,但没听一会儿就会走神,转而开始思考某个公司的合理估值。巴菲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高速运转的神奇大脑决定了他注定无法融入这人间的烟火之中。幸运的是,他的妻子苏珊,近乎完美地照料了整个家庭,让巴菲特不用操心家庭的琐事,能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巴菲特说,“我一生最大的幸运有两个,一个是抽到卵巢**,一个是娶了苏珊。”毕业后,格雷厄姆将这位得意门生招揽至自己的公司,巴菲特蹦蹦跳跳地踏上了去往纽约的火车。没过几年,26岁的巴菲特就赚到了174000美元,并拒绝了格雷厄姆发给他的“普通合伙人”的邀请,回到了故乡奥马哈,开始为家里的亲戚朋友打理资产。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
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伯克
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
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巴菲特的合伙公司成立后的12年,年平均回报超过31%,而在那期间道琼斯指数的年均回报只有9%。依靠着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巴菲特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奥马哈,成为当地的明星。然而明星也是人,也会遭遇失败。这个失败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伯克
希尔-哈撒韦,巴菲特整个商业帝国的母公司。伯克希尔纺织厂当时正在以低于资产价格的折扣代售,这非常符合巴菲特的“烟蒂”投资理念--购买那些别人不要的,极度便宜,拥有安全边际的公司,然后从中榨取最后一点利润。仿佛捡起别人抽剩丢掉的烟蒂,点上吸净最后几口。然而这个纺织厂的业务实在难以扩大,面对外国布料的低成本竞争,以及日益陈旧的设备,纺织厂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巴菲特几次想将它卖了,都没能脱手成功。巴菲特投资股票都不卖的话,他靠什么赚钱?巴菲特为什么不做外汇?巴菲特专注于股票投资,而不参与外汇交易。详细解释: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他的投资哲学和策略被广大投资者所熟知。他强调长期投资,专注于企业基本面的研究,以及价值的发现。这种投资策略使他在股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汇市场虽然也是一个庞大的金融市场,但与股票市场相比,其交易方式和投资逻辑有所不同。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策略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外汇市场。因此,巴菲特选择专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股票市场,而不是参与外汇交易。再者,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更注重稳定与低风险。他强调只有在真正了解并确信某项投资的价值时才会出手。外汇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且涉及到全球政治、经济等多种复杂因素,与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不太匹配。巴菲特更注重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而不是短期内快速获利。因此,他可能认为外汇市场并不适合他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此外,巴菲特的成功在于他对投资的专注和专业。他深入研究和理解企业运营、宏观经济趋势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外汇市场同样重要,但外汇市场还需要考虑汇率风险、杠杆交易等更复杂的因素。因此,专注于股票市场的巴菲特可能认为,相比于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更能实现他的投资目标。总之,巴菲特专注于股票市场,不参与外汇交易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投资策略、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不同市场的专业理解等。巴菲特为什么不补仓?其实巴菲特赚钱的途径有以下几点(个人分析):1、靠老生常谈的长期持有股票闻名。可是他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普遍与民生相关的,饮料、剃须刀、超市、报纸这些本身就与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再加上某些产品处于垄断地位,利润本来就高,记得看过一本书,巴菲特并不是这些公司的最大股东,却是大股东之一,召开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需要分红或者听取其它意见的时候巴菲特的发言权还是很重的,所以他不单单买进了这些股票就一无所获,反而获得了丰厚的分红,这点与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每股送几分是有极大差别的,仔细看看港交所就可以知道每股派15、2元其实相对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2、靠做差价。伯克希尔哈撒韦同样是投资集团,单靠吃利息不可能维持庞大的资本运营,中国石油是最大的例子,低价时买入,高价时卖出,低迷时买入,疯狂时卖出,这里的前提是,这还是一只被低估的绩优股。3、借名气拉升股价,从容出货。私募经理赵丹阳深谙此道,跟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股价拉升后所获取的利润跟与巴菲特吃餐饭所花的钱不过九牛一毛,想想巴菲特是如何高调宣传比亚迪的,据说巴菲特买入比亚迪的成本仅仅8港元还不到,然而消息放出后,以及巴菲特实地调研,比亚迪股价更是一路飙升,受益的不单单是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更是他这个世界级股神;4、购买优先股,这点上与分红不同,优先股是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方面比普通股票具有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持有者与上市是约定股息率的,较少受公司利润变动的影响,只要有盈利,必须分红。唯一的不足就是享受不了公司高增长带来的高利润。不过既然买了优先股,应该是从保值增值的角度考虑,不必承担高成长带来的高风险。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个全方位的投资集团,涉及面相关广,维持每年的增长率不赚钱不可能办到的。希望这些能帮到你。巴菲特炒股为什么不看股票k线的?巴菲特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策略非常注重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虽然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买入股票并在未来加仓,但通常情况下,他更倾向于在他已经购买的股票中持有并等待其价值实现。巴菲特通常会对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他认为具有长期潜力和价值的企业,然后以相对大的仓位购买它们的股票。他非常看重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管理团队和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并且通常只在这些因素具备时才会进行投资。当他购买了一支股票后,他会密切关注该公司的业绩和前景,以便在必要时做出调整。因此,巴菲特通常不会轻易地补仓或买入新股。他更倾向于在自己已经购买的股票中持有,并等待公司价值的实现。对于巴菲特来说,他认为投资是一种长期的行为,需要有耐心和决心,不能盲目跟风或轻易地改变投资决策。巴非特为什么只做股票,不做期货巴菲特是什么人物: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价值投资者之一,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沃伦·巴菲特排第9名。2016年10月,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年度“美国400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第3名。2016年12月14日,荣获“2016年最具影响力CEO”荣誉。他曾经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巴菲特炒股为什么不看股票k线的:巴菲特不看股票的K线是因为他们团队是以价值投资为主,他们选股的时候是从公司的基本面出发,看重的是股票的未来价值以及行业的前景,而不是像散户投资者一样关注短暂的收益。巴菲特是当今世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他以独特、简明的投资哲学和策略,投资可口可乐、吉列、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股票、可转换证券并大获成功。哈哈,我想你了解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你就会明白的。巴菲特是以公司的价值进行投资的,他所期待的股票价格上涨,是以公司的价值增长为基础的,而不是短期的投机性的价格波动,所以期货这种投机很强,风险很大的投机活动,他是不会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