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944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1 USD   更新时间:2024-12-23 08:02:32

股市在连环利好下悄然回暖,私募产品发行却依然艰难,但这也是市场见底时的熟悉味道。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10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新备案私募产品和设立规模均大幅下滑,设立规模更是环比腰斩。此前公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相关数据显示出类似趋势,新备案基金数量和规模上月也环比大降。从私募管理人的操作看,有三方机构数据显示股票私募的整体仓位连续小幅下降。不过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一些前期轻仓的私募已在积极加仓,管理人之间看法存在分歧。而近期对外发布的机构观点中,也不乏对市场看好的声音。新产品备案跌至冰点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显示,2022年10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当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578只,设立规模34663亿元,环比9月896只备案产品、76543亿元设立规模,分别下滑3549%、5472%。同比2021年10月的906只备案产品、49742亿元设立规模,也分别下滑362%、3031%。协会此前公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同样出现了新备案私募产品规模腰斩的情况。2022年10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2094只,较9月减少1308只,环比下降3845%;新备案规模37281亿元,较9月减少31897亿元,环比下降4611%。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530只,占新备案基金数量的7307%,新备案规模9732亿元,环比下降5626%;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11只,新备案规模15134亿元,环比下降3984%;创业投资基金352只,新备案规模12013亿元,环比下降4482%;私募资产配置基金1只,新备案规模402亿元。“现在行业的情况和协会公布的数据差不多,发产品很难。我们最近接洽的一家中型券商渠道,今年以来只给两家股票私募发过产品,比去年下滑了接近八成。”上海一位私募机构人士称。上述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月报还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3967家,较9月减少162家,环比下降067%。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68家,较9月减少32家,环比下降035%;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503家,较9月减少127家,环比下降087%;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9家,与9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387家,较9月减少3家,环比下降077%。同样截至10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基金数量140987只,较9月增加1417只,环比增长102%;管理基金规模1988万亿元,较9月减少510646亿元,环比下降250%。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9390只,存续规模556万亿元,环比下降691%;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559只,存续规模1082万亿元,环比下降126%;存续创业投资基金18412只,存续规模280万亿元,环比增长211%。私募整体减仓,不乏积极声音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813%,相比上周下降134%。11月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平均值为791%,经历了月初的大涨之后,股票私募整体仓位连续2周小幅下降。具体来看,满仓私募(仓位80%)占比小幅下滑至5670%,中等仓位私募(50%≤仓位≤80%)和低仓私募(20%≤仓位50%)占比分别小幅提升至2913%和1284%。不同规模股票私募仓位动向分歧较大,五十亿和二十亿规模股票私募倾向于加仓,但百亿、十亿以及五亿规模股票私募仓位则选择减仓。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百亿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639%,相比上周下降了569%。具体来看,满仓百亿股票私募占比下降至5415%,中等仓位百亿股票私募占比小幅提升至3475%,低仓百亿股票私募占比提升至1068%。上述数据具有一定可信性。券商中国记者日前走访了一家百亿私募,该私募最近的确进行了减仓,多数股票私募今年面临较大业绩压力,脆弱的净值让各家公司在反弹后都有很强的获利了结冲动。不过,私募间的操作也有分化,有些私募就向记者反映,近期进行了加仓。市场上不乏一些积极声音。“千亿私募”景林资产本月中旬举办了客户沟通会,景林在会上认为,中国的长期竞争优势仍然存在,绝不应该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刻抛弃有价值的中国公司,大概率现在就是这些资产价格的历史性底部。如果明年一些积极因素出现,内地股市和香港地区市场都有望实现很好的投资回报。不少外资机构也对中国股市表示看好。摩根士丹利认为明年中国股市有望随着新兴市场一起复苏。摩根士丹利在10月提出超配新兴市场,认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在经历史上最长的熊市之后,亚洲和新兴市场股票将面临更有利的一年,中国股票有可能参与新兴市场的反弹,但市场可能的变动区间会很大。另一大行高盛更为乐观,高盛认为中国及韩国等亚洲股票市场2023年将有出色表现。随着美联储的转向及美元升值达峰,2023年二季度将成为亚洲股市的一个潜在拐点,预计等到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开放,中国离岸股票可以反弹达20%。头条那些股市大侠自己真的赚钱吗?如何看股票的上涨空间_股票怎么计算时间和空间炒股除了要看技术指标、K线形态外,稳健型的投资者还要看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股东情况和企业优势、利润增长点等等,更重要的要看公司的成长空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看股票的上涨空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何看股票的上涨空间股票上涨空间什么意思股市投资中的空间,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股价运行的空间,另一种是行业成长性带来的投资价值的提升空间。常听到“这只股票的下跌空间不大,所以买进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个股下跌空间是否大,不应该是买进的理由,那些有客观上涨空间的股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股票有上涨空间呢首先在股价运行的空间方面,投资者要从涨升的节奏进行研判。如果个股的上升节奏非常单一,是一帆风顺式直线上涨的,反而不利于该股的持续性走高。如果个股的上升是保持着一波三折阶梯上升节奏的,中途不断出现一些震荡强势调整行情的,反而有利于个股行情的持续性发展。其次从量能上进行研判,很多投资者误认为在涨升行情中成交量放得越大越好,这是不正确的。任何事情都要有度,如果量能过早或过度放大,就会使上攻动能被过度消耗,结果很容易造成个股行情难以持续。相反,如果成交量温和放大,量能就不会被过度消耗,个股后市仍具有上攻潜力。因此最理想的放量,是在行情启动初期,量能持续温和放大,但随着行情步入正常的上升通道后,量能却略有减少,并保持较长时间。最后是从热点对整个市场的作用来分析,有凝聚力的领头羊和龙头板块是涨升行情的发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龙头股,就有什么样的上涨行情。凡是具有向纵深发展潜力、有号召力和便于大规模主流资金进出的龙头股,往往有持续上涨的潜力,因而具有更大的上涨空间。在每一波行情到来时,龙头股总是率先发力,在行尾声时龙头股的涨幅常常翻倍或翻翻,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收益客观。除了股价的上涨空间以外,行业成长性带来的投资价值提升空间也是值得重视的,这是支撑股价长期走好并持续走高的基础条件。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估值体系,都离不开行业的想象空间这一十分关键性要素。因为只有行业空间的不断拓展,才能够给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一个份额不断增大的蛋糕,企业才可以获得迅速成长的空间。而对于一个空间相对有限的行业来说,相当于份额不变的蛋糕,那么,企业成长只能通过抢食别的企业蛋糕份额,最终引起价格战等现象,这样企业的成长性是很难持续的,而股价的提升也将是艰难的。此外行业的成长空间与行业所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汽车诞生以前,欧美的马车制造业曾经是何等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连汽车业都已进入生命周期中的稳定期了。移动通信与固话通信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移动通信以快捷便利,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得以快速发展。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诺基亚曾经是行业的老大,如今苹果公司的iPad、Iphone4、Iphone5等大行其道,已稳居行业龙头。数码相机的发展让传统胶片柯尼卡终于走下神坛。这说明,如果某个行业进入衰退期,则属于这个行业中的企业,不管其资产多么雄厚,经营管理能力多么卓著,都不能摆脱行业空间狭小直至退出的命运。股票怎么计算时间和空间一种情况:一支股票在一轮行情中,常常会有洗盘换手的过程,借以洗去浮筹,清理获利盘。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主力只是拉升持仓的股票,那就是给其它的持有者抬轿子,股价到了某个高度,这些获利浮筹会出局,给主力的拉升或出货带来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盘换手之后,新进者持有的筹码都是没有获利的,它们会起到帮助主力锁仓的作用,拉升起来就会相对省力(省钱),直到下一次洗盘。另一种情况:股市进入了调整期,直至筑底完成,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支潜质很wwwsouthmoneycom好的股票来讲就是吸纳它的良机,主力吸筹的时间越长,控盘程度越高,将来拉升的幅度就越可观,这就是“以时间换空间”。股票走势对大多投资者来说其实是莫名其妙的,但有些投资者却能在大多时候抓住机会,这也就是那句股市中的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么,股票怎么计算时间和空间呢要计算股票上涨的时间和空间,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股票的涨跌一切都是围绕趋势的发展展开的。同时不同阶段的趋势表现了不同性质的起伏走势。计算股票时间和空间的时候,要知道涨势的发展,是与“过去,历史”所牵连的。即底部整理的时间和相对左侧历史形态高低点--阻力。这个是左右个股进行空间预测的自然辅助手段。股票要上涨,必然其中主力已经完成先头建仓,因此判断底仓的持仓量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是股价未来走势能够坚挺的基础。换手比例计算为1:25、1:5、1:7三种左右左右,即换手百分之二百五,实际吸纳百分之一百,其它亦同。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大概计算。时期具体时间、价格形态、空间结构、筹码分布情况而适应不同。判断底部持仓量,要看趋势。即主力利用趋势下跌的具体阶段。如趋势下跌出现明显横向运动形态结构,而伴随着成交量的释放。通过换手率统计区间成交,判断大约这个形态的持仓总量。还要根据其筹码形态的分布和筹码演变的含义,辨别释放筹码的真假。即这些筹码是市场自发进行交换的,还是主力刻意而为的。但是要注意,即使是市场自发进行交换,也并不是说就没有主力参与;同样,主力刻意而为而过分对倒股价时,视为虚假成交,后期必然还会反复下探。若单以时间论,则个股在上述基础上,所要展开的下一步运作的阶段目标主题下,以市场配合产生的成本、空间共振为辅助,测量个股的空间价格。时间则以股价展开突破后,其反映持仓成本的均线和反映流动成本的短期均线的关系,而定论时间。什么样的股票有上涨空间常听到“这只股票的下跌空间不大,所以买进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个股下跌空间是否大,不应该是买进的理由,那些有客观上涨空间的股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股票有上涨空间呢首先在股价运行的空间方面,投资者要从涨升的节奏进行研判。如果个股的上升节奏非常单一,是一帆风顺式直线上涨的,反而不利于该股的持续性走高。如果个股的上升是保持着一波三折阶梯上升节奏的,中途不断出现一些震荡强势调整行情的,反而有利于个股行情的持续性发展。其次从量能上进行研判,很多投资者误认为在涨升行情中成交量放得越大越好,这是不正确的。任何事情都要有度,如果量能过早或过度放大,就会使上攻动能被过度消耗,结果很容易造成个股行情难以持续。相反,如果成交量温和放大,量能就不会被过度消耗,个股后市仍具有上攻潜力。因此最理想的放量,是在行情启动初期,量能持续温和放大,但随着行情步入正常的上升通道后,量能却略有减少,并保持较长时间。最后是从热点对整个市场的作用来分析,有凝聚力的领头羊和龙头板块是涨升行情的发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龙头股,就有什么样的上涨行情。凡是具有向纵深发展潜力、有号召力和便于大规模主流资金进出的龙头股,往往有持续上涨的潜力,因而具有更大的上涨空间。在每一波行情到来时,龙头股总是率先发力,在行尾声时龙头股的涨幅常常翻倍或翻翻,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收益客观。股市到底是经济的晴雨表吗?继知乎之后,现在今日头条也“沦陷”了,在这个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通过博眼球来获取流量从而变现,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赚钱模式。就股票来说,如徐晓峰之类所谓“股神”“股侠”简直层出不穷,尽管在行情的解读上屡战屡败,偏偏还能收获数量不菲的粉丝,简直奇哉怪哉。那么,这些股侠们到底实力如何,有没有能力教别人炒股赚钱,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股市大侠们实力如何个人以为,如徐晓峰这些有众多粉丝的大侠们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虽然他们判断行情也经常被打脸还死不悔改,但是对于大势判断还是有一定独特见解,而且值得称赞的是,他们至少没有长篇大论告诉别人买什么股票能赚钱。更多的是发一些简短的评论,配上简单的数据、,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对于希望得到具体指导的股民朋友确实也没什么帮助。所以,建议广大的粉丝们看看就好,想靠他们的观点来炒股赚钱还是慎重为好。至少,我以为有能力教别人炒股赚钱的大神应该没有这个闲功夫来头条写文章当股侠。股市大侠们怎么赚钱大侠们既然自己不炒股,也不帮别人炒股拿分红,那自己怎么赚钱呢,天天看盘写文章总不是单纯为了好玩,这里大致总结大侠们的几条生财之道:1内容创作收入,以今日头条为例,火爆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方法就是靠着全民式的自由内容创新。为了保持这种创新的活力,公司就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来奖励给那些点击率高的内容创作者,于是就出现了大量以此为生的自媒体工作者。2广告效应,当大侠们有了较大的粉丝群体,点击率很高时,就自然而然的具有一定的名人效应,也就有机会从广告商那里获得一份收入。3知识付费,开通了知识专栏的作者就可以用对付费订阅、卖课程等方式获取收入了。4粉丝贡献,有时候粉丝的打赏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也是相当一笔收入股市大侠里有没有骗子肯定有,而且为数不少,投资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还有一些大侠们是专门养号赚钱的,一旦积累为数不少的粉丝后就卖给专门做运营的团队。所以,哪怕是你觉得很厉害有干货的大侠,也许过一段时间就不是本人在写了。还有少数敢于违规荐股的大侠,和一些机构做套,利用自己的知名度骗粉丝接盘机构要出货的股票。更有甚者,干脆就是假装股市大V,利用一对一指导,实盘带单等噱头哄骗散户投资者在黑平台开户炒股。总的来说,小编以为跟着头条的股市大侠们炒股赚钱这个事不靠谱,毕竟他们也只是在靠做流量赚钱。所以,自己多看、多学,不要轻信他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600开头的股票有哪些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述,有时也会存在股经背离现象。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中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 我国股市是否正在走向边缘化?这是目前人们格外关注并纷争不休的焦点议题。其中论据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成长与股市表现之间所出现的割裂与背离。诚然,股市乃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于投资界中一个朴素认知和流行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股市的扬涨跌落果真能够忠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的荣辱兴衰么?这不仅是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困惑与迷思,而且对于当前我国股市是否边缘化的讨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我国股市为基点来扫描国际市场,对此进行概略的剖析和探讨。 我国股市滞后而失真的晴雨表 中国股市自创生以来,既有轰轰烈烈也有浑浑噩噩,既有风风火火也有莽莽苍苍。那么我国股市行进的步伐是否辉映出了其经济高速成长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字“否”字所能涵盖。 首先,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和稳定的成长之中,而股市却呈现出几乎是有规则的波浪形运动,尽管其振幅远不如香港股市强烈,频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显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昭示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性变化,也印证了股市的总体上升趋势。最后,股市的上涨幅度从未达到过经济的增长水平,尽管一度十分接近。换言之,我国股市的滞后确实没有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傲人成就,至少过去几年中如此。 美国股市从晴雨表演变为独行侠 那么“经股背离”的现象是否仅为我国特有呢?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目光来审视一下已经具有两百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国市场。过去几年美国股市明显与经济走势渐行渐远。虽然经济仍然展示了77%的温和增长率。相形之下,美国股市在同期内却一败涂地。投资者非但没有领略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无力自拔,可谓是“风调雨不顺”、“国泰民不安”。长年来迷恋股市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挥泪而别。 纵观1990年以来的美国市场,股市大起大落,大涨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用华尔街的时髦语言来形容,就是跟随“非理性繁荣”而来的“非理性崩溃”。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启蒙运动中,俨然经历了一次精神的炼狱和灵魂的洗礼。过去十多年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仿佛只是在梦境中潇洒地走了一回。 因此,“经股背离”的现象在美国也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虽然六十多年来股市确实一度扮演过经济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亚太地区虚虚实实的晴雨表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股市过于遥远和庞大,缺乏适当的可比性,那么探览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发达市场或许启迪更大。曾几何时,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与致命的诱惑,七年中暴涨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们鼎沸的讴歌声中,股市却轰然倒下。十多年来,万千投资者们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遗失的梦。股市留给他们的仿佛只有“忍将历史带泪看”的凄楚和悲壮。与早年的美国情况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与股市也算得上是携手并进。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场也泛起了阵阵红晕,但始终落伍于经济的行进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围绕着经济成长经历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喷薄而出,带给投资者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又一次次地重归沉寂,留给投资者一个个美丽的误会和一片片残缺的记忆。所以就香港历而言,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似乎不是强词夺理也是牵强附会。 过去几年的疾风骤雨使全球股市繁华落尽。许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资的真谛之后,纷纷开始怀疑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说其是,为何股市运动时常与经济成长背道而驰?说其不是,又该如何解释资本市场理论和金融投资常识?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题令众多我国乃至全球投资者深感迷茫与困惑。股市与经济之间的晴雨表关系竟是如此的朦朦胧胧、虚虚实实! “经股背离”的五大根源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股市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缺乏国民经济与公司盈利的支撑,股市虽然可逞一时之勇,但却难扬一世之威。但既然如此,股市为何还会三番五次离经叛道、频频出现“经股背离”的怪象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点。 其一,理性可控的经济与感性冲动的股市。 经济成长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可控性和可预测性。首先,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常会有效地刺激抑制经济成长,使其有规可循。其次,国民经济这一庞然大物不易被人为因素所干扰,任何投资者个人或团体都很难直接操纵经济成长的步幅和节奏。此外,经济成长较少出现剧烈的波动和震荡。经济的增长曲线比股市的运动轨迹要和缓、平衡的多,绝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时时刻刻。但股票市场则更多地显现出感性与冲动的一面。第一,股市运动是众多投资者共同参与的结果,为无形的市场之手所推动,政府难以有效干预。第二,股市受众多因素影响,从政经局势到利率水平、从公司营销到市场传言、从预测值调整到分析师评级,不一而足。而且众多变量无法数量化,譬如投资心理和市场行为。这就使得市场运行兼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同样的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甚至相反的后果。第三,股市可能会在骤然间剧烈震荡,其波动曲线还不像经济运行那样令人赏心悦目。当投资大众误入迷途时,群众性运动的波澜壮阔便会荡涤正常的股市生态,使市场泡沫酿就其中。第四,经济数据每月出笼一次,而股市交易却可能要争分夺秒,这就为股市瞬间的风云变幻植入了深层基因,使任何人都难以铁口神断股市走向、尤其是其近期动态。 当股市浸*在激情与亢奋之中时,其惯性和冲量难以抗拒。失去制约力和阻抗性后的股市便会在投资者的冥冥遐想之中冲向极端的边缘,致使股市比经济更容易产生泡沫。全球股市,莫不如此。市场中缺乏的不是清醒、冷静的大脑,而是胆量和勇气。无论何时何地,唱衰派都是少数,都会倍感步履维艰、身心交瘁。其“信口开河”会使公司收入因交易冷静而一泻千里,也会使万千投资者手中的财富一落千丈。就像是现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敢于挺身而出作为熊市的代言人,需要惊人的气魄胆识和心理素质,不怕引起公愤,不惜成为公敌,而且随时准备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股市何去何从却历来都是取决于多数人的集体行为。这就决定了感性与动荡的股市必然是以理性可控的经济为中轴线而上下抖动。 其二,公司盈利是经济与股市的连接纽带。 股市是间接而非直接地反映经济成长。所需媒介就是上市公司的销售盈利与财务状况。换言之,股市是通过公司盈利的高低来间接刻划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而经济周期、商业周期、行业周期、乃至公司的生命周期并不总是重叠在一起,其间的交叉错落就会导致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间的短时偏离。当股市与经济之间的这一连接纽带断裂之后,股市运动便会与经济成长分道扬镳。 如果说经济成长以市场消费为主体,那么股市表现则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众多企业在过去的扩张过度,使它们提前赚取了若干年后的盈利,超额满足了未来的市场需求。所以尽管目前经济尚在温和成长,但库存积压与生产能力过剩已使这些公司的盈利源泉干涸,况且要将过剩的生产能力消化完毕并非一年半载之事。所以当市场消费与商业投资各行其是时,由市场消费所主导的国民经济仍可保持增长,但有赖于公司盈利和商业投资的股票市场则会遭致重创,导致经济与股市分手惜别、互道珍重。 证券市场只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环,它不可能超脱于公司盈利而独立自主。如若上市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欠佳,尽管政策导向、炒作气氛、投机心态等因素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股市上窜下跳,但绝不可能指望股票市场具有长期的荣景和非凡的未来。股市不是聚宝盆,它既是公司融资的手段,也是财富分配的渠道。投资者通过付费得到股东的身份,就是为了日后分享公司的盈利收入。如果公司无利可分、无望可求,它便会失去股东对它的信任和关爱。倘若这一非典型瘟疫从个别公司蔓延开来,便有可能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股市造成重创。这不是股市自身之罪,不是监管系统之误,也不是运行机制之过,更不是万千股民之错,病灶恰恰存在于股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中。 如果你有洞穿股市的犀利目光,你就会看到公司盈利正是股市身后那双看不见的手,正是它在默默地主掌着股市的升沉涨落、荣辱兴衰。缺乏公司盈利增长这一必需的给养,股市就会面临风干与脆折的危险。就像是健壮的体魄不是天天靠抗生素维持一样,健康的股市也不能谨是依赖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 其三,当前的经济状况与预期的公司前景。 经济状况多以现状为基础,根据已公布的政府数据,而股市涨落则更多地反映未来的公司收益,分析师的前景预测可以长达三到五年。在某些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当前的经济状况并非总能与预期的公司盈利保持一致,这一时间差便会导致经济与股市脱节。人们对公司前景可能乐观过度,也可能悲观过甚。这就如同颇具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Lynch)所言,众多基金经理的错误乃是将过多精力凝聚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之间并不只是一种直观的线性关系或简单的因果关系,而且不同公司对于经济状况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能否成功地剥离出个别公司与经济形势之间的微妙线索,这才是对投资者眼力、功力、耐力的考验和挑战! 九十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就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脚。人们对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期待与迷信,使之成为泡沫萌生的温床。加之“普及效应”、“锁定理论”以及“新经济学说”的推波助澜,使人们对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产生了幻想和错觉,甚至想入非非。但殊不知,这种不切实际的市场预期只不过是令人目眩的海市蜃楼而已,既缺乏市场,也缺乏技术,更缺乏资本。也难怪其泡沫的破灭会招致全球股市纷纷陷落,使投资者们从南柯一梦中骤然乍醒。 无独有偶,这种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1973到1974年间也曾有过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离散程度还不在此次之下。道琼斯工业指数不到两年内就狂跌了45%,尽管经济在同期中反而增长了15%,大大超过了此次的77%(诚然,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之高也非今日可比)。好在这一阵痛只持续了不到两年便静静地掩入了历史,比此次股市暴挫缩短了半年时间。 当年股市之所以与经济走向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东石油危机使人们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眼前的经济增长丝毫化解和掩饰不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远景的忧心忡忡。尤其是当时的通货膨胀率高达平均105%,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购买力和公司的利润率。不少人已经开始为石油价格可能会飙升到100美元一桶而感到寝食难安。果不其然,全球性的恶性经济衰退到1974年下半年时便悄然而至。 其四,全部的国民经济与局部的上市公司。 经济与股市的不对称性也会促成二者之间的背离。例如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包括私营企业(PrivateSector)与政府机构(PublicSector)两大类别。前者约占经济的70%,即上市公司只创造了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剩余部分则来自于政府机构。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总能准确反映整个的国民经济。当企业与政府的行为趋同时,股市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当二者离散时,其间的差异也不可避免。 过去几年的风云变幻即为明证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业因库存积压和生产能力过剩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联邦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在急剧扩张,用以反恐和刺激经济成长。其结果就使得政府投资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这集中反映在联邦政府从巨额盈余到巨额赤字的急剧转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长与私营企业的来重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铸成了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强烈反差。经济的温和成长主要来源于生产总值中由政府投资所创造、而上市公司无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来的经济成长只是某种虚幻的假象,它掩盖了众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与悲凉。 这种经济与股市间的不对称性在我国更为显著。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政府投资在过去与年中主导了经济的高速成长,但众多上市公司却未必能够从中直接受益。据估计,目前非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上升。可是它们在股市中所占有的份额尚不足股市总值的10%。也就是说经济成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国有企业、而并非来源于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相对国民经济而言就缺乏足够的覆盖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难以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手段来推动收益增长:服务业通过提高价格,制造业则依靠降低成本。这就导致了价格的变向分化:汽车价格的下降与保险费用的上涨;家具价格的下降与维修费用的上涨;鞋帽价格的下降与球赛门票的上涨;玩具价格的下降与托儿费用的上涨;餐具价格的下降与餐饮价格的上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制造业价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务业费用的上涨,既同时增加了两类没类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货膨胀滋生的隐忧,可谓是一种“奇妙的和谐”。那么制造业何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将产品生产转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条件好的我国大陆。因此我国在经济危难中拯救了众多的美国公司,成全了美国制造业的转型与重组,对当前美国经济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经济越是不景气,公司削减成本的压力就越大,迁往我国的公司也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的阴影非但没有笼罩到我国大陆,反倒是加速了外国资本向中国的转移,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通过资本转移来降低成本的经营策略使众多美国公司在经济萧条的漩涡中幸免于难,也使其股票在美国股市中获得了一丝慰藉和一线生机。然而过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这些不速之客的来临恐怕只是在其身边添加了一个更具竞争力与威协性的庞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够亲身贪图到它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或市场上的优势。因此,随着资本技术与产品制造向中国的转移,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外资公司在本国股市中的所得远远超过我国上市公司在我国股市中获取的利益。换言之,外资投入所带动的那部分经济增长未必会使我国上市公司乃至我国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间并无等号、或者约等号的关系。 因此,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政府投资和外国资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够敦促我国股市的上涨。若用统计学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经济增长是股市上扬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关键还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国民经济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构建的传输机制能否正常运作。这就是国民经济、公司盈利、股票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所在。 其五,枯燥的经济数据与敏感的投资心理。 经济数据通常只为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所关注,平民百姓并不了解或关心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而且即使经济多长或少长了一个百分点,人们往往也无所察觉。然而,股市却与他们的财富和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股市变化的警觉十分敏感。自1790年费城股票交易所诞生以来,证券文化与股市传统在美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会化与大众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给投资者带来刻骨铭心之痛也就不足为奇了。 投资者在牛市时通常会将经济数据忘之脑后,将投资风险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学说也会应运而生,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可一旦熊市降临,人们便会对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影像反差感慨万分。当人们纷纷怨股市在过去几年中未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时,他们似乎早已忘却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带给过他们多少温馨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遥想九十年代后期,有谁关切、甚至在意经济的成长步幅?投资者就像股市一样扬起了高傲的头颅。试问,美国经济何曾有过那斯达克指数在1999年时高达86%的年成长率?我国经济有过2007年深沪指数100%以上的增长率?所以,投资者在股市超越经济时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滞后时却又清醒了。 就投资心理学来说,“记忆固化”是金融投资中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资者的记忆凝固、硬化,总把股市的历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脑皮层深处,将其铸为恒定不变的坐标轴和参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投资者通常都会领悟到投资理念的陶冶与凝练,并从心底萌生一种如梦初醒之感。但记忆固化却阻断了人们反思、追索的思维通道。其实记忆固化并非新奇之事,唐代诗人元积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不朽绝句。处理感情之事是否应当如此,我们姑且不论,但就投资而言,它却是大忌之一。 首先,记忆固化曾无情扭曲投资者的逻辑思维与市场判别。如果你把思绪和视野凝聚和锁定在股市的历史峰值上,并总是以此为度量衡来判定股市价位的高低,那么你就会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观、准确的判断能力。殊不知,顶峰时的股市或许只不过是泡沫期的病态和错觉,暴跌时分寸是其归真反璞的开始。只有历尽沧桑才能还其本来面目,才能回归于其应有的合理价位。试问,就沪指而言,究竟是当年的6000点过高了呢,还是今天的不到3000点太低了? 其次,记忆固化会使得投资者无法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公司盈利、投资气氛、市场环境来随时调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所以他们将会依据股市的历史印迹运筹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资决策。试想,如果沪指从2007年一路和缓走来,从未经历过5000点的历史高峰,那么今天有谁会去留恋它两年前放远的脚步声?又有谁会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辉煌?人们都会为其三十年来平均942%的年增长率而欢欣鼓舞。 股市与经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分析了理性经济与感性股市的矛盾与冲突之后,有人会问,那么股市究竟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呢?答案很简单,既是,也不是。从理论上讲是,就现实而言可能不是;从长期来论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时候是,在其它时候则可能不是。而且是与不是,同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并无任何直接或必然的联系。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就是这样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既明且暗、欲断又连。 在我国也不例外。经济与股市间的离散处处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迹。在经济稳定高速成长的同时,诸多因素却使得股市显现出剧烈的波动性和浓重的情绪化色彩。众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与经济成长严重脱节或明显滞后。这就使得人们对公司未来的收益展望不像对宏观经济前景那样乐观、自信。同时上市公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极其有限,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所以,“经股背离”虽然在我国存在,但却不是我国的特色。同时,美国股市曾经连续二十三年落后于经济成长,而中国股市到目前还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因此任何结论或推测都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本文不是要为中国股市的边缘化讨论指点迷津,也不是要为某些误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图揭示股市运行中若干不以投资者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既不是亦步亦趋、难解难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渐行渐远,而是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经济成长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恩恩怨怨向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即股市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趋势。 第一,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股市可能会展现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时而楚楚动人,时而郁郁寡欢,因为市场气氛与投资情绪对于股市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投资者不能根据经济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或预测股市的短期行为,否则就会落入股市陷阱,无论你是股市的观潮客,还是股市的弄潮儿。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毋宁说它是投资气氛与股民心情的晴雨表。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近几年来,“行为投资”学说(BehavioralFinance)会在美国金融学术界中风起云涌、大行其道,与传统的主流“有效市场”理论(MarketEfficiency)并驾齐驱、难分伯仲。 第二,就长期趋势而言,股市运动虽然会偏离经济成长于一时,但却无法超脱经济成长于永远。经济成长与股市运动具有一致性,即所谓的“经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内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误导,但最终仍要受制于经济成长的约束。如果说“叶落归根”的话,那么经济成长就是股票市场的根基所在。缺乏经济成长的依托与支撑,股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时的热情与行动只会伴随着泡沫的破裂而烟消云散。正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当然,长期究竟是多长,无人知晓。诗人墨客们昨天在默诵着三毛的远行绝句:“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投资者们今天也在翘首向长天索问:“长期有多长,谁能告诉我”? 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我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图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划出了二者之间那种维妙维肖、若即若离的互动关系!从这一点上讲,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非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在以非理性的心理,去揣摩非理性的股市,从而致使他们在贪欲与恐慌之间永不停顿地漫步徘徊。这些经验教训即便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也依然会烁烁闪光。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中国美国如此,日本香港如此,所有股市皆是如此。600开头的股票主要包括:一、大盘蓝筹股1 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其股价稳定,是蓝筹股的代表性股票之一。2 中国银行:同样是金融行业的大蓝筹股。此类银行股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良好的业绩增长潜力。二、其他行业的龙头股除了金融行业,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龙头股也以600开头,如中国石化在石化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龙头股在其所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它们通常具有较好的业绩和较高的分红能力。另外还有一些建筑、地产等行业的优质公司也在这一数字开头范围内。由于股市不断变动,请以最新的市场数据为准。此类股票具有较大的市场关注度,适合长期投资者关注。它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良好的业绩增长潜力。这类股票在股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市场的走势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投资者在选择投资这类股票时,除了关注其业绩和市场前景外,还需要关注其财务状况、行业地位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以上仅为部分以“600”开头的股票,股市中的股票种类繁多且动态变化,建议关注最新的股市信息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